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服用达比加群酯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的分布范围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左心房血流不同状态下此APTT是否存在差异做初步探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服用达比加群酯的NVAF患者。入选患者在入院前均已规律服用达比加群酯至少3周。入院后在达比加群酯处于谷浓度时进行APTT检测。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CR)。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APTT的影响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左心房血流不同状态下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的APTT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入选患者584例,年龄为(60.3±10.7)岁,其中男397例(68.0%,397/584)。所有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1.7±1.4)分,HAS-BLED评分为(1.2±0.9)分。581例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110 mg,每日2次,另3例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150 mg,每日2次。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APTT在正常下限以下的患者1例;APTT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106例(18.2%,106/584);APTT在正常上限1~2倍的患者476例(81.5%,476/584);APTT在正常上限2倍以上的患者1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CCR显著影响达比加群酯谷浓度APTT(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左心房血流不同状态下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5)。结论服用达比加群酯的NVAF患者的达比加群酯谷浓度APTT一般不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临床上在应用达比加群酯时应格外关注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APTT无法准确评估达比加群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谷浓度 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