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探讨其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 273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公式[SII=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血小板计数(×109/L)/淋巴细胞计数(×109/L)]计算SII值。根据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的SII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分别绘制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和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ROC,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比较三者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ROC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为589.5,高SII(SII≥589.5)组1 180例(51.91%),低SII(SII<589.5)组1 093例(48.09%)。与低SII组相比,高SII组胃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多≥5 cm[49.04%(536/1 093)比56.27%(664/1 180)],组织学类型多为低分化至未分化[55.63%(608/1 093)比61.19%(722/1 180)],肿瘤浸润深度以T4a~T4b期为主[45.11%(493/1 093)比54.83%(647/1 180)],且淋巴结转移率、病理TNM分期、脉管浸润率、神经受侵发生率、Ki-67表达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67.70%(740/1 093)比80.68%(952/1 180)、57.64%(630/1 093)比71.10%(839/1 180)、55.54%(607/1 093)比67.03%(791/1 180)、53.89%(589/1 093)比64.32%(759/1 180)、45.29%(495/1 093)比56.69%(669/1 180)、56.91%(622/1 093)比63.20%(734/1 180)、53.25%(582/1 093)比57.97%(684/1 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42、11.097、7.225、21.467、50.200、44.984、31.687、25.594、29.549、6.612、5.119,P均<0.05)。低SII组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66%、67.61%,均高于高SII组(分别为24.92%、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0.700、413.00,P均<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病理TNM分期、有无脉管浸润和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126、2.255、5.123、3.826、6.126和4.683、2.472、5.224、4.416、6.212;95%可信区间2.123~9.721、1.632~7.427、3.325~10.211、2.321~9.322、4.127~13.782和2.561~9.418、1.322~6.289、3.315~11.526、2.213~9.382、4.474~13.541;P均<0.05)。术前SII(AUC值分别为0.842、0.815)、病理TNM分期(AUC值分别为0.881、0.827)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预测能力相似,但两者联合(AUC值分别为0.943、0.895)较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单独应用有更高的预测能力。结论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病理TNM分期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癌结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 386例,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2 386例胃癌患者中,459例(19.24%)有癌结节,1 927例无癌结节。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P=0.036)、pN分期(P=0.024)、pTNM分期(P=0.032)、Borrmann分型(P=0.008)、有无脉管瘤栓(P=0.001)是形成癌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2 2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内1 259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1 152例死亡,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32%和44.61%。有癌结节组患者(441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6.76%和24.94%,无癌结节组患者(1 832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75%和49.3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个癌结节组(115例)、2~3个癌结节组(202例)和≥4个癌结节组(124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74%、30.69%和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00%、28.22%和9.6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4)、pT分期(P=0.007)、pN分期(P=0.004)、pTNM分期(P=0.002)、有无脉管瘤栓(P=0.034)、有无癌结节(P=0.005)和癌结节数量(P=0.001)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P=0.04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癌结节的发生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有无癌结节及癌结节数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癌结节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癌结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 386例,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2 386例胃癌患者中,459例(19.24%)有癌结节,1 927例无癌结节。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分期(P=0.036)、pN分期(P=0.024)、pTNM分期(P=0.032)、Borrmann分型(P=0.008)、有无脉管瘤栓(P=0.001)是形成癌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2 2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内1 259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1 152例死亡,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32%和44.61%。有癌结节组患者(441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6.76%和24.94%,无癌结节组患者(1 832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75%和49.3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个癌结节组(115例)、2~3个癌结节组(202例)和≥4个癌结节组(124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74%、30.69%和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00%、28.22%和9.6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4)、pT分期(P=0.007)、pN分期(P=0.004)、pTNM分期(P=0.002)、有无脉管瘤栓(P=0.034)、有无癌结节(P=0.005)和癌结节数量(P=0.001)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P=0.04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癌结节的发生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有无癌结节及癌结节数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癌结节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386例胃癌患者,筛选出年龄≥70岁的患者,分析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386例胃癌患者中年龄≥70岁者342例(14.3%)。两组之间在性别、伴发疾病个数、NRS2002评分、PG-SGA评分、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淋巴结转移pN分期、肿瘤pTNM分期、Lauren分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者共981例(41.4%),其中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者413例(17.3%),出现非手术相关并发症者568例(24.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伴发疾病数目≥2个为≥70岁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HR=4.478,95%CI:1.121~7.918,P=0.006)。≥70岁胃癌组5年OS为21.1%,5年DSS为62.7%;而<70岁胃癌组5年OS、DSS分别为54.1%、70.0%,两组患者的5年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年DSS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组织学类型为低-未分化类型(P=0.004)、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为pT4a~pT4b期(P=0.007)、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4)、肿瘤pTNM分期为ⅢA~ⅢC期(P=0.002)和同时存在脉管瘤栓(P=0.034)是影响≥70岁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70岁胃癌患者术前伴发疾病多,增加了术后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应重点关注其共患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安全和疗效,同时年龄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收治的110例术后病理分期为pT1N3M0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pT1N3M0期胃癌患者中pT1aN3aM0期27例(24.5%),pT1aN3bM0期10例(9.1%),pT1bN3aM0期45例(40.9%),pT1bN3bM0期28例(25.5%);病灶位于贲门-胃底51例(46.4%),胃体-胃窦59例(53.6%);病灶直径≥2 cm者40例(36.4%),<2cm者70例(63.6%);高~中分化腺癌59例(53.6%),低~未分化腺癌51例(46.4%)。全组患者中有104例(94.5%)获得随访,2年总生存率(OS)为63.5%,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7.7%,其中各组2年OS分别为92.0%、50.0%、70.7%、30.8%,2年DFS分别为88.0%、41.7%、65.9%、23.1%,各组2年OS和DF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N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CA72-4表达水平、脉管瘤栓、神经受侵、Ki67阳性比例及Lauren分型均与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灶直径≥2 cm(P=0.003)、肿瘤组织类型差(P=0.004)、淋巴结分期为N3b期(P=0.000)、同时合并脉管瘤栓(P=0.001)及神经受侵(P=0.002)均是影响pT1N3M0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1N3M0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N分期为N3b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转移 肿瘤分期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P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569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cT3/4N0/+M0)接受新辅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D的临床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本组569例患者全部完成新辅助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其中59例(10.4%)患者发生P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10.091,P=0.001)、病理类型(χ2=4.110,P=0.043)、Borrmann分型(χ2=91.941,P=0.001)及治疗前cT分期(χ2=7.980,P=0.005)均与新辅助治疗后发生PD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Borrmann分型、治疗前cT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发生PD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PD后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较未发生PD患者的缩短,发生局部PD的患者选择二线治疗或手术切除对生存影响并无差异。结论病理类型、Borrmann分型、治疗前cT分期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发生PD的影响因素;PD患者的预后差。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辅助治疗 病理学,临床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对局部进展期胃间质瘤患者术前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伊马替尼术前治疗的30例局部进展期胃间质瘤患者,在接受术前治疗前后均行MSCT检测,测量原发病灶最长径、CT值、肿瘤体积的变化。分别分析Choi评分、肿瘤体积减少率与组织学疗效评价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确定鉴别术前治疗有效与否的肿瘤体积减少率的界定值,并制定新的分级标准。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观察新分级标准下术前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结果30例局部进展期胃间质瘤患者接受术前治疗的中位时间为8(4~14)个月,术后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结果为轻微效应4例(13%),低度效应3例(10%),中度效应17例(57%),高度效应6例(20%)。Choi评分与组织学疗效评价呈中度相关(R=0.512,P<0.05),肿瘤体积减少率与组织学疗效评价结果呈强相关(R=0.620,P<0.05)。以肿瘤体积减少率45.83%作为有效阀值时,其ROC曲线下AUC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0%、85.7%。30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7%。依据新的体积分级标准,术前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测量Choi评分和肿瘤体积减少率均可以评价局部进展期胃间质瘤患者的术前治疗疗效,并且肿瘤体积测量标准在预后判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体层摄影技术,螺旋计算机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在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s注册号为NCT01962246)。纳入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接受治疗的AEG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CT等检查确定为Ⅱ型或Ⅲ型AEG且为进展期胃癌(T2~4N0~3M0或T1N1~3M0),病变纵轴长径≤8 cm,未接受抗肿瘤治疗且无化疗及手术禁忌;排除伴随有肝肾、心血管系统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对卡培他滨或奥沙利铂药物及其辅料过敏,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化疗或者其他研究药物,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有致口服卡培他滨有困难的疾病以及合并其他肿瘤的患者。通过样本量估算,共纳入150例AE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nCRT组和直接手术组各75例。nCRT组术前接受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同期进行放疗(45 Gy,25次,1.8 Gy/d,5次/周)。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分别对nCRT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判。直接手术组完善术前检查后、nCRT组于nCRT结束后8~10周后行手术治疗,先行腹腔镜探查,如腹腔脱落细胞学阴性或无腹腔种植转移,则行开腹手术,根据日本《胃癌处理规约》行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联合胃周淋巴结清扫。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次要观察指标为R0切除率、围手术期化疗的毒性分析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截止2019年12月31日,收集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时间,分析各项指标及相互间关系。结果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或家属要求撤回知情同意书以及未按方案进行治疗者后,最终nCRT组63例、直接手术组69例被纳入本研究,两组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3例nCRT组患者治疗后进行RECIST1.1评价,影像学评估有效率为42.9%(27/63),疾病稳定率为98.4%(62/63);CT测量nCRT前后肿瘤体积分别为(58.8±24.4)cm3和(46.6±25.7)cm3,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小有效率为47.6%(30/63)。nCRT组中性粒细胞数减少[65.1%(41/63)比40.6%(28/69),χ2=7.923,P=0.005]、恶心[81.0%(51/63)比56.5%(39/69),χ2=9.060,P=0.003]和乏力[74.6%(47/63)比42.0%(29/69),χ2=14.306,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直接手术组。放射性胃炎/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是nCRT组特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4%(33/63)和15.9%(10/63)。63例nCRT组患者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1例(17.5%),1级20例(31.7%),2级28例(44.4%),3级5例(7.9%);17.5%(11/63)的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96.8%(61/63)的nCRT组患者达到R0切除,高于直接手术组(87.0%,6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9,P=0.040)。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每例患者标本淋巴结检出分别为(27.6±12.4)枚和(26.8±14.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5,P=0.976),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4.4%(28/63)比76.8%(53/69),4.0%(70/1 739)比21.9%(404/1 8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2,P<0.001;χ2=248.736,P<0.001)。中位随访52(27~77)个月,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3年DFS分别为52.4%与39.1%(P=0.049),3年OS分别为63.4%与52.2%(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是否≥12.5%,将63例nCRT组患者分为有效组(30例)与无效组(33例),两组3年DFS分别为56.6%与45.5%(P=0.098),3年OS为73.3%与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级、 2级及3级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81.8%、70.0%、44.4%和20.0%(P=0.024);3年OS分别为81.8%、75.0%、48.1%和40.0%(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CRT联合手术治疗改善了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远期预后良好。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Ⅱ、Ⅲ型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进展期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