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骨水泥移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76.5±8.6)岁;骨密度T值-3.3±0.6。依据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骨水泥原位松动4例,骨水泥松动前移6例,骨水泥前移伴椎体骨块后移2例,骨水泥后移1例;其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例,钉棒固定椎板切除联合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7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患者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畸形cobb角及观察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变化评估疗效,保守治疗患者观察症状评估疗效。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7(5, 12)个月。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5.0(4.0, 5.0)分、3.0(2.0, 3.0)分、3.0(2.0, 3.0)分]均较术前[8.5(8.0, 9.0)分]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50.6%±4.2%、37.8%±4.5%、29.3%±5.6%)均较术前(93.2%±3.6%)显著持续改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10.0(9.0, 11.0)°、9.0(9.0, 11.0)°、10.0(9.0, 12.0)°]均较术前[12.5(11.0, 14.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恢复Frankel分级有显著改善。3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治愈,1例随访无变化,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患者的疼痛、脊柱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症状。

  • 标签: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成形术 骨水泥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采用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后各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为该疾病的治疗和有效干预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传统修补术式组15例,行无张力修补术式组14例,随访患者12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传统修补术组相比,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不同修补术的手术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的白细胞数、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α-抗胰蛋白酶较术前显著增高,同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与传统疝修补相比,无张力疝修补的WBC,FH,C-RP,α1-AT增高显著,不同修补术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无张力修补术使用的网塞及补片虽然可增强机体的炎性反应,但不增加其伤口感染发生率。无张力修补术适应证较宽,对于巨大疝复发疝以及合并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尤为适宜,无张力修补术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传统修补术 无张力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