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认为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存在指导过程总体趋向的简约化和薄弱化、偏离学生的职业实践、敷衍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能因材施教等问题,这些普遍性问题影响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指出合适的论文指导,应从满足培养教育硕士的需要出发,以培养教育实践研究素质为目标,以扬长补短为基本的指导理念,采用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指导方法,选择多层次适应性的论文形式,尝试阶段习作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指导措施。

  • 标签: 扬长补短 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论文指导
  • 简介:教育硕士作为一种新规格的专业化教育人才,其培养过程不仅需要新的课程体系,而且需要新的教学智慧,这对高校教学的经验性权威是一种冲突。锐意改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理念,重新认识教育硕士的实践性职业性特征,换位辩析其实践经验基础和进行应用研究的优势,建构适应性的教学策略,是高校应有的理智选择。

  • 标签: 教育硕士专业 教学智慧 改造 教学理念 学位教育
  • 简介:教育硕士作为一种新规格的专业化教育人才,其培养过程不仅需要新的课程体系,而且需要新的教学智慧,这对高校教学的经验性权威是一种冲突.锐意改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理念,重新认识教育硕士的实践性职业性特征,换位辨析其实践经验基础和进行应用研究的优势,建构适应性的教学策略,是高校应有的理智选择.

  • 标签: 教育硕士 教学智慧 改造 教学理念
  • 简介:人们把素质教育解读成一种与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把考试竞争简单概括为“应试教育”,是人为地制造了一种两难困境,让误解它的人们愈加误解。在素质教育和考试竞争之间,有几个朴素浅显的问题需要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考试竞争?而我们对素质教育误解的症结在于把目标解释成了教育内容,这与我们误解全面发展教育是一样的问题。而理解素质教育的关键不是教育是什么,而是教育的普适性素质目标是什么,这是个教育目标观念转换问题。所以素质教育与考试竞争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转轨”之说不合逻辑,它与考试竞争中的如何考试、如何竞争、竞争什么之间是亦此亦彼相辅相成的关系。

  • 标签: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考试竞争
  • 简介:基础教育应以培养普通劳动者为具体目标,它的评价应当由选拔性评价转向合格性评价。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的选拔性评价几乎替代了合格性评价,这是基础教育走向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根本症结。这种取向异化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限制了儿童发展的自然性,也使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迷失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起点,造成了精英与平民的对立。而合格性评价消解了平民与精英的对立,使未来精英与未来平民一样,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应当养成良好的现代平民素质,而任何具有了良好现代平民素质基础的人,都在时空宽泛意义上有机会成长为精英。

  • 标签: 基础教育评价 合格性 应然选择 基础教育阶段 素质基础 均衡发展
  • 简介:普适与朴素是一种教育品质。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应该摒弃浮华与文饰,回归普适与朴素。因为基础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确立普适与朴素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只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但这也是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机会杰出的基础,应该设置普适与朴素的全面课程。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只是为基础而创新,应该选择普适与朴素的教育教学创新方法。

  • 标签: 普适与朴素 基础教育 教学创新 品质
  • 简介:基础教育改造中的理论与实践依然存在着隔离,理论凌驾于实践之上,实践中的改造就只能望文生义或依循惯例,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体精神中的“主体性”,课业负担中的“负担”,这些基础教育改造中的基础性问题,在实践中正不同程度地遭遇到误解,肢解甚至异化,它们迫切需要澄清,从实践者立场出发的解释认为:基础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它扎实但无须精致;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它关注全面性和普适性但不局限于掌握;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它是自尊的和被尊重的人的生命活力,课业是具体的,负担一实质不在于具体而在于担负者的体验。

  • 标签: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 主体精神 课业负担
  • 简介:师范院校中的教育学类课程、教材乃至教法,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它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实质性的架构,几乎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范畴.以理念的根本性改造与建构引导的教育学类课程与教学改造策略,应重视培育宽泛的教师文化和师范精神,重视理论提升和向实践的延伸,重视师范特色的拓展,重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学类课程与师资队伍现状.

  • 标签: 教育科学理论 课程理念 师范院校 教育学课程 教学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