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畸形(ISC)的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1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陀分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例)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3例)收治的27例进展型I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首次急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或反复发作后突然加重至手术时间<7 d[即急诊挽救性手术组(ESS组),15例];另一组按常规时间手术(即非ESS组,1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脊椎MRI以判断病变是否残留或复发;采用改良Aminoff-Logue量表评分(mALs)判断脊髓功能,其中较术前提高≥1个等级为改善,不变为稳定,降低≥1个等级为恶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判断ESS是否为影响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2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51.7±19.9)个月(12~8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病变均无复发。至末次随访,17例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10例患者的脊髓功能稳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类型、病变累及脊髓节段、家族史、伴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或多发ISC、术前mALs、病变横径比及矢状径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S组较非ESS组的发病至手术时间短[分别为(3.8±1.9)d、(10.7±4.7)d,P<0.05],且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的患者占比高(分别为13/15、4/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S是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保护性因素(OR=0.077,95%CI:0.011~0.521,P=0.009)。结论选择急诊挽救性手术可更好地改善进展型ISC患者的脊髓功能。且手术时机是影响进展型ISC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髓 血管瘤,海绵状,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结果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畸形(ISC)的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1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陀分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例)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3例)收治的27例进展型I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首次急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或反复发作后突然加重至手术时间<7 d[即急诊挽救性手术组(ESS组),15例];另一组按常规时间手术(即非ESS组,1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脊椎MRI以判断病变是否残留或复发;采用改良Aminoff-Logue量表评分(mALs)判断脊髓功能,其中较术前提高≥1个等级为改善,不变为稳定,降低≥1个等级为恶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判断ESS是否为影响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2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51.7±19.9)个月(12~8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病变均无复发。至末次随访,17例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10例患者的脊髓功能稳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类型、病变累及脊髓节段、家族史、伴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或多发ISC、术前mALs、病变横径比及矢状径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S组较非ESS组的发病至手术时间短[分别为(3.8±1.9)d、(10.7±4.7)d,P<0.05],且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的患者占比高(分别为13/15、4/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S是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保护性因素(OR=0.077,95%CI:0.011~0.521,P=0.009)。结论选择急诊挽救性手术可更好地改善进展型ISC患者的脊髓功能。且手术时机是影响进展型ISC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髓 血管瘤,海绵状,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结果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