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双侧、健侧、患侧大脑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PSD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侧组、健侧组和患侧组,每组15例,而双侧组因个人原因退出1例,最终为14例患者纳入研究。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由同一位经过专业训练的言语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每次30 min,1次/日,每周5 d,共2周;3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双侧、健侧、患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给予不同刺激方式的5.0 Hz高频rTMS,刺激的时间和疗程均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各组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VFSS)检查,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测量患者舌骨上肌群均方根值(RMS),评估各组患者的肌肉活动功能;通过测量患者健侧半球静息运动阈值(RMT)来对皮质兴奋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PAS评分、FDS评分、RMS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于RMT,仅双侧组和健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组和健侧组的PAS评分、FDS评分、PAS差值、FDS差值、RMT差值分别与患侧组的相应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组比较,双侧组治疗前后FDS评分的差值较大,2组患者治疗后FD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P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 Hz高频rTMS刺激双侧、健侧、患侧大脑皮质均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中刺激双侧时效果显著,刺激健侧时效果次之。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视频透视吞咽检查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组(14例)、低频组(13例)及对照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高频组对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给予5 Hz rTMS治疗,低频组于相同部位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刺激;3组患者刺激时间及疗程均相同。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给予患者吞咽造影(VFSS)及表面肌电检查(sEMG),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均方根值(RMS)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FDS评分及sEMG检查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PAS评分、F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高频组治疗前、后FDS差值[(9.92±4.45)分]明显大于低频组FDS差值[(7.15±3.1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并以高频rTMS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表面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