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对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提取雄性,4周龄C57小鼠原代骨髓单核细胞(BMM),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100 ng/ml PMA刺激后BMM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实验检测100 ng/ml PMA对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骨细胞分化相关指标TRAP、RANK、Cathepsin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RAF-6、C-SRC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00 ng/ml PMA刺激BMM 24 h和48 h促进细胞增殖(24 h吸光度值0.39±0.05比0.27±0.06,t=20.830,P<0.01;48 h吸光度值0.53±0.03比0.32±0.03,t=11.860,P<0.01),刺激72 h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 h吸光度值0.24±0.03比0.21±0.02,t=1.548,P>0.05);PMA干预组形成的骨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11.74±0.06比24.63±0.44,t=57.120,P<0.01),骨吸收陷窝面积低于对照组,骨吸收功能低于对照组(9.90±0.11比18.92±0.28,t=55.800,P<0.01),骨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TRAP、RANK、Cathepsink、MMP-9、TRAF-6、C-SRC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中显示以100 ng/ml PMA预孵育1 h即可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44/42MAPK、JNK的磷酸化。结论PMA通过下调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BMM骨细胞分化。

  • 标签: 骨髓单核细胞 分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PRE-19细胞分为Avastin干预组和VAS2870干预组,并按照药物剂量不同将Avastin干预组亚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0.25 mg/ml、0.50 mg/ml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将VAS2870干预组亚分为1 μmol/ml、3 μmol/ml和5 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缺氧对照组采用终浓度为300 μmol/L CoCl2处理ARPE-19细胞以建立细胞化学缺氧模型。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不同干预组细胞中NOX4和VEGF表达进行测定和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法对不同干预组细胞中NOX4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0.25 mg/ml、0.50 mg/ml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NOX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7±0.153、1.000±0.200、1.206±0.300、1.260±0.200和1.413±0.273,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1±0.110、1.210±0.100、0.672±0.100、0.340±0.120和0.300±0.130,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1,P<0.001;F=4.777,P=0.020),其中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细胞中NOX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25、0.50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VEGF-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1 μmol/ml、3 μmol/ml和5 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NOX4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0.120、1.060+0.130、0.880+0.130、0.567+0.135和0.450+0.120,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7+0.135、0.627+0.125、0.370+0.140、0.363+0.140和0.160+0.100,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933,P<0.001;F=4.948,P<0.05),其中3 μmol/ml和5 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NOX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 μmol/ml、3 μmol/ml和5 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OX4抑制剂可抑制人RPE细胞中VEGF-A表达。

  • 标签: 缺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人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人胎盘滋养层(HTR-8/Svneo)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PFOS(0、0.01、0.1、1.0 mg/L)染毒HTR-8/Svneo细胞24 h,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6、TNF-α、IL-10 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和1.0 mg/L PFOS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0.01、0.1和1.0 mg/L PFOS组细胞IL-6分泌水平降低(P<0.05),0.01和1.0 mg/L PFOS组细胞TNF-α浓度升高(P<0.05),0.1和1.0 mg/L PFOS组细胞IL-10浓度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0.1和1.0 mg/L PFOS组细胞IL-6 mRNA表达升高(P<0.05),0.01、0.1和1.0 mg/L PFOS组细胞IL-10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PFOS可能诱导HTR-8/Svneo细胞炎症因子分泌水平发生变化,引起细胞活力下降,导致胎盘功能异常。

  • 标签: 胎盘 全氟辛烷磺酸 滋养层细胞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科学的运动是防治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良药,它能对机体产生抗炎和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等多种良性效应,本文对不同运动对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做一综述。通过对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慢性炎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运动对其干预的作用分析,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预防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标签: 运动 肥胖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高糖状态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糖代谢相关酶在Nrf2及PI3K/Akt影响K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将K1细胞分为5组:正糖组(正糖5.5 mmol/L培养48 h)、高糖组(正糖5.5 mmol/L培养24 h后,换25 mmol/L高糖继续培养24 h)、Nrf2siRNA组(正糖条件下siRNA转染细胞24 h后,换高糖继续培养24 h)、NcsiRNA组(正糖条件下阴性转染细胞24 h后,换高糖继续培养24 h)、LY294002组(正糖条件下培养24 h后,加50 μmol/L LY294002预孵育0.5 h再换用高糖培养24 h)。K1细胞按照上述分组处理后分别用以下方法检测相关指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蛋白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p-Akt、核Nrf2、浆Nrf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丙酮酸激酶M2(PKM2)蛋白的表达水平。两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K1细胞增殖率、PI3K、p-Akt/Akt、Nrf2、G6PD、PKM2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87.31±3.67)%比(126.64±5.41)%、0.272±0.039比0.425±0.019、0.168±0.035比0.446±0.021、0.308±0.026比0.597±0.014、0.421±0.024比0.626±0.026、0.198±0.023比0.314±0.023,t=6.109~16.951,均P<0.05],Nrf2在细胞核分布的比例显著升高[(21.6±4.5)%比(91.2±3.5)%,χ2=98.497,P<0.01];与高糖组比较,Nrf2siRNA组K1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G6PD、PKM2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6、7.056、8.843,均P<0.01),LY294002组也呈现相似的趋势(t=7.228、6.351、7.910;均P<0.01);与高糖组比较,LY294002组K1细胞PI3K、Akt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而p-PI3K、p-Akt、核Nrf2、浆Nrf2蛋白水平及Nrf2核浆蛋白比值均被显著抑制(t=5.748~23.572,均P<0.01)。结论高糖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Nrf2表达与核转位,上调磷酸戊糖和糖酵解途径相关酶PKM2、G6PD的表达,促进K1细胞增殖。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糖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186-3p(miR-186-3p)对子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载有miR-186-3p抑制基因、miR-186-3p模拟物的质粒分别转染至子宫颈癌CaSki细胞,分别为miR-186-3p-I组、miR-186-3p-M组;另将转染空载质粒的CaSki细胞作为对照,为miR-186-3p-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tarbase软件预测miR-186-3p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miR-186-3p-M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miR-186-3p-I组和miR-186-3p-C组[(7.5±3.2)%比(13.9±0.7)%、(12.7±0.6)%,均P<0.05]。miR-186-3p-M组迁移细胞数[(218±25)个比(168±13)个、(175±13)个,均P<0.001]和侵袭细胞数均多于miR-186-3p-I组和miR-186-3p-C组[(165±21)个比(130±11)个、(142±12)个,均P<0.001]。miR-186-3p-M组TGF-β、Smad2、Smad3、磷酸化Smad2(p-Smad2)、磷酸化Smad3(p-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最低,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采用Starbase软件预测miR-186-3p与XIST RNA互补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XIST野生型载体+miR-186-3p模拟物质粒共转染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低于XIST野生型载体+miR-186-3p空载质粒共转染的细胞(P<0.001)。结论miR-186-3p可能直接与XIST RNA结合而下调TGF-β-Smad信号通路活性,进而增强子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迁移、侵袭活性。

  • 标签: 子宫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蛋白质类 miRNA-186-3p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肿瘤侵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驱动基因共突变的病例。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 5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统计分析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 50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2.9%(797/1 508)、6.2%(93/1 508)、2.7%(40/1 508);EGFR基因突变类型以外显子19 del 与外显子21 L858R为主(90.6%,722/797),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无吸烟史、腺癌患者(P<0.05);ALK及ROS1基因融合多见于年龄<60岁、晚期患者(P<0.05)。其中携带共突变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6例(1.1%,16/1 508),包括EGFR/ALK基因共突变7例、EGFR/ROS1基因共突变8例、ALK/ROS1基因共突变1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多为女性、腺癌患者。16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中,8例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疗效为3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可出现突变共存的状态,多基因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靶向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也面临了许多挑战,例如免疫介导的肝毒性的发生。深入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过程中导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可能机制、危险因素等,有助于更好地临床管理。

  • 标签: 肿瘤 自身免疫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方法:2021年02月~2022年06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进行问诊的120例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及所致药物的分布情况。结果: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是皮肤系统共计52例,占比43.33%,呼吸系统次之,共计30例,占比为25.00%,神经系统共计28例,占比23.33%,其它共计10例,占比8.00%,临床表现为肌肉酸胀、关节疼痛、口腔溃疡、视力降低;从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来看,发生不良反应品种中,奥美拉唑最多,为54例,占比45%,雷贝拉唑38例,占比31.67%,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占比较低,分别为8.33%、15.00%。结论:在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用药风险,应在临床用药中做到合理用药,但若在使用中尽早检查并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规避不良反应,提高其临床用药价值,降低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合理用药 用药效果
  • 简介:摘要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晚近其抗肿瘤效应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风险降低,其机制可能与一方面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下调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抑制DTC细胞增殖,一方面通过促进自噬与内质网应激诱导DTC细胞凋亡以及通过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抑制炎性反应、抑制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抑制DTC细胞侵袭等有关。二甲双胍有望成为DTC治疗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二甲双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表达情况及其比值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初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5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9(3.1,7.4)岁。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治疗后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完全缓解组45例,复发/难治组9例,选取20名查体儿童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B-ALL患儿治疗前后和查体儿童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计算Treg/Th17细胞比值。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复发/难治组、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Treg、Th17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分别比较完全缓解组和复发/难治组同一患儿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差异。结果B-ALL患儿治疗前,复发/难治组和完全缓解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6.11±0.48,6.20±1.16)高于对照组(4.89±1.46),Treg/Th17细胞比值(分别为8.34±2.14,5.91±1.92)高于对照组(3.55±1.68),复发/难治组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值高于完全缓解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L患儿治疗后,复发/难治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6.09±0.80)高于完全缓解组(5.25±0.87)及对照组(4.89±1.46),Treg/Th17细胞比值(7.37±1.19)高于完全缓解组(4.22±1.50)及对照组(3.55±1.6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及Treg/Th17细胞比值均低于治疗前,Th17细胞比例(1.38±0.49)高于治疗前(1.14±0.3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难治组外周血Treg细胞及Treg/Th17细胞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L患儿外周血存在CD4+CD25+Foxp3+Treg细胞升高和Th17细胞比例降低所致的Treg/Th17细胞比值改变,随疾病的缓解而趋于正常。定期检测Treg细胞及Th17细胞比例有助于对B-ALL患儿进行免疫状态监测及预后判断,可能为B-ALL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流式细胞术 Th17细胞 Treg细胞 Treg/Th17比值
  • 作者: 李静 顾玉荣 毕燕华 黄月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 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及其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320例慢性HBV感染者,将其分成免疫耐受期组(31例),免疫活动期组(184例),非活动期组(48例)和灰色区组(57例);同时纳入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每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及其亚群(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12.40、169.70、210.70、25.17、24.21和86.5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和灰色区组APRI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比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89.45、118.00和14.81,χ2=148.2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及健康对照组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及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57、51.55、8.58、44.25、20.32、47.96和12.45、33.69、4.96、32.47、10.63、30.4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2134、0.4733、0.2090、0.4333、0.1771、0.4417、0.1780、0.3956、0.2618、0.4671、0.2614和0.4326,P值均<0.05);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和CD4+ T淋巴细胞Tim-3 MFI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0.1342、0.2635、0.2739和0.252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NK及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2671、-0.4093、-0.2451、-0.4099、-0.1807、-0.1823、-0.2733、-0.4224、-0.2576、-0.4206、-0.1798和-0.1946,P均<0.05); 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75、-0.3562和-0.1633,P值均<0.05);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正相关(r=0.1789、0.3896、0.1518、0.3521、0.2117和0.3579,P值均<0.05);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T淋巴细胞MFI与APR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87、0.2604、0.2296、0.4858和0.2853,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 Tim-3 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负相关(r=-0.2686、-0.3975、-0.2852、-0.3991和-0.3531,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PR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589、-0.4158、-0.3591、-0.4108和-0.3966,P值均<0.05)。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23~0.843,P<0.05)。当截断值=0.612,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99.3%。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m-3表达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表现为相反的特征性,Tim-3分子在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比值对评估慢性HBV感染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肝纤维化 肝炎,乙型,慢性
  • 作者: 李静 顾玉荣 毕燕华 黄月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 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及其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320例慢性HBV感染者,将其分成免疫耐受期组(31例),免疫活动期组(184例),非活动期组(48例)和灰色区组(57例);同时纳入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每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及其亚群(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12.40、169.70、210.70、25.17、24.21和86.5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和灰色区组APRI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比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89.45、118.00和14.81,χ2=148.2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及健康对照组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及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57、51.55、8.58、44.25、20.32、47.96和12.45、33.69、4.96、32.47、10.63、30.4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2134、0.4733、0.2090、0.4333、0.1771、0.4417、0.1780、0.3956、0.2618、0.4671、0.2614和0.4326,P值均<0.05);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和CD4+ T淋巴细胞Tim-3 MFI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0.1342、0.2635、0.2739和0.252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NK及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2671、-0.4093、-0.2451、-0.4099、-0.1807、-0.1823、-0.2733、-0.4224、-0.2576、-0.4206、-0.1798和-0.1946,P均<0.05); 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75、-0.3562和-0.1633,P值均<0.05);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正相关(r=0.1789、0.3896、0.1518、0.3521、0.2117和0.3579,P值均<0.05);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T淋巴细胞MFI与APR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87、0.2604、0.2296、0.4858和0.2853,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 Tim-3 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负相关(r=-0.2686、-0.3975、-0.2852、-0.3991和-0.3531,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PR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589、-0.4158、-0.3591、-0.4108和-0.3966,P值均<0.05)。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23~0.843,P<0.05)。当截断值=0.612,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99.3%。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m-3表达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表现为相反的特征性,Tim-3分子在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比值对评估慢性HBV感染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肝纤维化 肝炎,乙型,慢性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领域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且不易治疗,容易反复发作。虽然针对这一病症目前已经提出了治疗措施,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干细胞种类繁多,没有外部条件的影响之下细胞可自行复制更新,能够治疗缺血性脑损伤。近年来,伴随我国医学水平提升,对其深入研究之后发现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成为干细胞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文章围绕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行探讨。

  • 标签: 干细胞 缺血性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功能,为以恒河猴为模型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优选抗体克隆和荧光配色,确定了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T细胞功能检测Panel,并用此方法分析15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B、NK等多种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在非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两套多色流式Panel,Panel 1可同时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B细胞和NK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亚群,Panel 2可检测多种T细胞亚群功能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中国恒河猴PBMCs中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T细胞(75.32±7.73)%、B细胞(13.22±7.50)%、NK细胞(0.88±0.48)%、Tfh细胞(0.73±0.27)%、Treg细胞(0.75±0.43)%、CD16+NK细胞(47.87±22.35)%、CD56+NK细胞(10.69±12.41)%。非特异性刺激后,分泌IL-2和TNF-α的CD4+T细胞比例高于CD8+T细胞,分泌CD107a和IFN-γ的CD8+T细胞比例高于CD4+T细胞,而这两种细胞分泌IL-17A的比例均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多个细胞表面分子和分泌因子的多色流式检测方案,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恒河猴PBMCs中免疫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为利用恒河猴模型进行传染病疫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和基础数据。

  • 标签: 多色流式细胞术 中国恒河猴 淋巴细胞亚群 T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C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诊断的2例阑尾G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均以阑尾炎症状、体征为主。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由胞质富含黏液的杯状细胞和神经内分泌样细胞呈巢团状或微腺样排列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杯状细胞表达癌胚抗原、CK20、CK7 (1例不表达);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Syn、CD56、CgA。肿瘤细胞MLH1、MSH2、MSH6、PMS2蛋白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1%和10%,β-catenin胞核、p53均阴性。1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到TP53基因缺失。2例均行单纯阑尾切除术,随诊13和17个月无复发。结论阑尾GCA诊断依赖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TP53缺失对阑尾GCA发生、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腺癌 类癌瘤 诊断,鉴别 免疫表型分型
  • 作者: 李勋 李静 李莉 李为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外一科,南宁 53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心内科,桂林 54100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桂林 5410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桂林 541002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对患者有重要意义。液体活检通过分析循环肿瘤成分,如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细胞外囊泡来检测肿瘤情况,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肝癌早期诊断工具。液体活检样本获取方便,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本文就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细胞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氧诱导的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5 (UCHL5)在调节宫颈癌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以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1% O2条件下培养观察UCHL5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病毒载体感染Hela细胞后稳定调变UCHL5的效率,转录本分为空白对照组、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UCHL5组转录本1~4和沉默对照组、沉默UCHL5组转录本1~2。将实验所用的细胞分为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UCHL5组、沉默对照组和沉默UCHL5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 Gy γ射线照射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0、2、4、6 Gy γ射线单次照射培养2周后4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检测4组细胞培养1周后的增殖率以及联合0、2、4、6、8、10 Gy γ射线照射后的增殖率。使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抗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UCHL5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HIF-1α对UCHL5的激活作用。组间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氧可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UCHL5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后的Hela细胞可显著上调或下调UCHL5的表达,其中,过表达UCHL5组转录本2和沉默UCHL5组转录本2的表达均较高,所以选择此2种转录本进行后续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接受相同剂量照射的过表达对照组相比,上调UCHL5增加了Hela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在0、2、4、6 Gy剂量照射后克隆形成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6、19.22、8.76、6.79,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沉默对照组相比,沉默UCHL5促进了Hela细胞的凋亡(t=10.29,P<0.05),增加了γ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率(t=52.01, 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上调UCHL5可升高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率,增殖率在第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5,P<0.05);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等剂量照射UCHL5上调组升高了受照细胞的增殖率,在剂量为6、8、10 Gy时,细胞的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4.06、3.68,均P<0.05)。宫颈癌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和UCHL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1,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HIF-1α结合并激活UCHL5启动子的活性,其活性增加了2.5倍(t=30.47,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宫颈癌Hela细胞中UHCL5的诱导表达降低了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HIF-1α转录激活UCHL5的表达有关。

  • 标签: 低氧 宫颈肿瘤 辐射抗性 去泛素化酶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5
  • 作者: 陈道花 陈兢兢 李水秀 李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008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昆明 650034
  • 简介:摘要微波消融术是不能或拒绝常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之一,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已得到认可,因其适应证广、耐受性好、微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备受临床关注。此文详细介绍微波消融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及特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并发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