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出现的差错以及不合理处方的改正情况,以此为患者用药找到最合理的方式。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门诊处所开的处方10000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重点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不合理用药之处。结果以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有145张,不合理的几率达到了1.45%,在处方中药物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包括药品的数量、类型、处方的调剂、用药禁忌、药品规格,以及用药的时间等。讨论门诊西药房存在药物处方不合理的问题,所以还需要提高门诊药师自身的责任意识,以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加强相关部门对其的监督,完善奖惩制度,加强对药师的相关培训,以此更好的提升门诊西药房的用药水平和服务能力。

  • 标签: 门诊 西药房 处方调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运动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颈椎病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颈椎病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得分为(91.67±2.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43±3.33)分,护理满意度88%,高于对照组的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运动疗法联合康复护理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颈椎病 康复护理 针刺运动疗法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非处方药的风险与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非处方用药患者670例,2021年非处方用药患者670例,分析非处方药的风险和管理措施,探析管理措施实施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非处方药 风险 管理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探究其防范对策以提高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收集2016—2018年某医院门诊西药房部门调剂的处方1429651张,对其中存在差错处方的原因和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品种差错9例、数量差错2例、错发患者3例、用法用量2例。处方调剂差错原因类型主要有同种药品不同规格1例、药品包装相似3例、药品名称相似3例、药师不熟6例、其他原因3例。2016—2018年门诊西药部门处方数分别为417248张、487114张、525289张,共出现调剂差错16张,各年份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0719‰、0.2258‰、0.0381‰,因2017年本院新员工上岗,差错处方调剂发生率较高,其余两年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门诊西药部门差错的因素和原因,需加强门诊西药部门的人员和药品的管理,提高药师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完善规章制度,降低处方差错率,确保为患者提高一个安全、可靠的取药环境。

  • 标签: 门诊 西药房 处方调剂差错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门诊中药房不合理处方管理情况。 方法 :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110 例社区中药房处方为研究对象,按照开展质量强化时间( 2019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其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 55 份,对比质量监管前后中药房处方质量评级及质量监管实施前后处方不合格率。 结果 : 实施后的中药房处方质量评价显著好于实施前( P < 0.05 ),且实施前中药房处方不合格率为 12.73% ( 7/55 ),实施后中药房处方不合格率为 1.82% ( 1/55 ),相比之下,实施后中药房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患者的数量占世界总患者数量的一半,患者在确诊癌症以及在进行必要的手术和治疗控制住病情之后,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锻炼,在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的同时使患者保持身心健康。本文首先根据肝癌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类,然后在分别对这两类患者提出一些可以进行的运动和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肝癌患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肝癌 运动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房中成药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对发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中成药处方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造成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6各年龄阶段,其中60岁以上患者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且各年龄段性别比例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途径分析,口服用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最高。皮肤出现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6.67%,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中成药致不良反应多发生60岁以上人群,口服用药的患者,且不良反应多表现在皮肤和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应该依据患者用药情况和临床表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降低中成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率。

  • 标签: 中药房 中成药处方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宇宙中最基本物质形态是高速平动连续物质,但趋匀原理又使各向平动机会均等,即总是同时存在正反平动,必转化为各式各样的涡旋运动。因此涡旋运动与平动一样的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状态,也是物质最基本形态或属性,并非外力作用引起的。

  • 标签: 面旋 线旋 体旋 运动动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上了脑卒的病患进行神经内科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们医院 2017年 5月 -2019年 4月期间的脑卒病患进行研究,随机选取其中的 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病患的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分为研究 A组( 32例)和研究 B组( 30例),研究 B组采取常规性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方式,研究 A组的病患采取自理模式下的神经内科综合护理方式。结果:研究 A组的病患进行护理后,其高风险因素明显下降, P<0.05;研究 A组与研究 B组在采取护理干预后, Bathel指数都增大,而研究 A组的增大幅度明显高于研究 B组, P<0.05。结论:采取自理模式下的神经内科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脑卒病患的康复护理效果,应当被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病患 康复护理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观察组36例患者在神经内科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最大,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期间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可有促进神经功能康复,降低肢体偏瘫发生,提升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脑卒中护理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分析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5E康复护理模式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48例。按入院时间段分组,2018年收治患者74例入常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收治患者74例入5E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5E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变化,通过自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5E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Barthel 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均较高于常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5E 康复护理 康复锻炼 依从性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急诊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统计学软件将样本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量46例。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脑外科术后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运动功能回复是否有影响。结果两组间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两组术后偏瘫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但干预发生肢体痉挛和足内外翻的患者少于对照组,见表2。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障碍。

  • 标签: 脑出血 综合护理干预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篮球是幼儿园运动中可以主要开展的器械运动,在健康领域目标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些身体素质获得一定的发展,能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和脑功能的完善,也是今后学习更多、更复杂动作技能的基础。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可以在跑、跳、攀登、钻、爬、球类等活动中表现出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女盆底肌肉门诊康复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病例选取2020年8月我院门诊接收的产后女性120例,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别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妇女盆底肌肉康复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评价对比最终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妇女护理后盆底肌力恢复有效率明显提高,最终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指标数据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对妇女盆底肌肉门诊康复中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升妇女盆底肌力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

  • 标签: 产后妇女 盆底肌康复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