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列腺尿路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前列腺尿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3.4±11.2)(39~85)岁。就诊原因:肉眼血尿13例,排尿困难9例,膀胱刺激征3例。25例PSA均<4 ng/ml。17例MRI检查提示膀胱及前列腺区异常信号,膀胱与前列腺分界不清;其中3例提示为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前列腺区呈团块状异常信号;14例提示为膀胱区菜花状异常信号,考虑膀胱癌侵犯前列腺,此14例中6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考虑为膀胱癌复发并侵犯前列腺,复查胸+全腹CT(平扫加增强)发现2例全身多发转移。余8例MRI检查提示前列腺区团块状异常信号。11例术前行膀胱镜检,均发现滤泡样病变并取活检,其中10例病理诊断为膀胱尿路癌,1例为前列腺尿路癌。25例均行手术治疗,14例先行经尿道诊断性电切术,其中6例分别于术后10、17、31、45、60、65 d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例术后15 d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9例直接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2例因术前诊断全身多发转移行经尿道姑息性电切术。结果25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前列腺尿路癌,其中12例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癌;13例伴膀胱尿路癌,为继发性前列腺尿路癌。术后13例进一步治疗。继发性前列腺尿路癌患者中7例行膀胱灌注治疗,2例行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化疗,1例行盆腔局部放疗;原发性前列腺尿路癌患者中3例行内分泌治疗。共17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术前发现7例,术后病理诊断1例,术后定期复查盆腔MRI发现9例;17例中10例为区域淋巴结多发转移,7例为腹股沟区及腹膜后多发转移。共16例发现远处转移,术前发现2例;术后随访发现14例,其中全身多发转移灶4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者4例。25例平均随访(21.5±10.1)(2~36)个月,1年生存率为88%(22/25),2年生存率为40%(10/25),3年生存率为28%(7/25);7例生存期满3年者未观察到生存终点。结论盆腔MRI、膀胱镜检并取活检及定期前列腺尿道部随机活检有助于前列腺尿路癌的明确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预后,治疗首选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前列腺 尿路上皮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ANU)在治疗上尿路尿路癌(UTU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RANU 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63.8±11.4)岁,体质指数(23.6±2.5)kg/m2。术前均诊断为局限性UTUC,肾盂癌8例,输尿管中段癌3例,输尿管下段癌10例;左侧11例,右侧10例;高危患者20例(95.2%)。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全麻下采用75°健侧卧位、整体15°头低足高位。穿刺套管布局:患侧脐旁两横指向下2 cm处为镜头套管C,患侧腹直肌外缘距C>8 cm近肋缘处、C与患侧髂嵴连线中点下2 cm处分别为1号、2号机械臂套管,腹中线脐上2 cm和脐下4 cm处分别为1号、2号辅助套管,右侧病变需在腹中线剑突下增加1个辅助套管用来挑起肝脏。游离输尿管至髂血管水平并于肿瘤远端用Hem-o-lok夹闭后,将患肾行根治性切除;无瘤原则下切除输尿管及距管口1 cm范围的膀胱壁全层后连续缝合膀胱。游离肾、输尿管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拔除导尿管时行膀胱内灌注化疗。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更改体位,无围术期输血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21例手术时间(205.2±57.3)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20~120 ml)。术后中位引流管留置时间4 d(3~7 d),中位尿管留置时间7 d(5~8 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7 d(6~12 d)。术后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7例(33.3%),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21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UTUC,切缘均提示阴性。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4~22个月),1例术后7个月死于车祸,3例(14.3%)分别于术后6、8、10个月出现复发,予肿瘤电切+膀胱灌注化疗、化疗栓塞等治疗后肿瘤无进展。结论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RANU安全、有效,术中无需更改患者体位、增加穿刺套管以及重新定泊和连接机械臂,节省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恢复快,短期复发率低,控瘤效果佳。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单一体位 原通道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肾输尿管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5例;中位年龄60.0(50.0,67.0)岁;表现为腰腹痛20例,血尿7例,腹胀4例,无症状11例;肿瘤位于左侧23例,右侧19例;肿瘤直径8.0(4.8,10.5)cm。CT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临床分期:T1期6例,T2期11例,T3期11例,T4期14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1例。3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介入栓塞手术;6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化疗,1例行支持治疗。根据2016 WHO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肾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高分化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简称为NET,包含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和高级别肾神经内分泌癌(简称为NEC,包含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比较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总体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ET组19例,其中类癌12例,不典型类癌7例;NEC组23例,均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全组42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0(35,9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5(15,60)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21.2%。NET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6%和42.3%。NEC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和0。NET组Ki-67指数中位值3%(2%,10%),术后化疗2例,初诊后3例发生早期(6个月内)进展。NEC组Ki-67指数中位值60%(40%,80%),术后化疗10例,初诊后13例发生早期进展。两组在初始治疗方式、术后化疗、Ki-67指数、病情早期进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情早期进展、初始治疗方式、肿瘤分化、Ki-67指数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EC(HR=13.964,P=0.003)和病情早期进展(HR=3.626,P=0.01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肾切除术(HR=0.197,P=0.03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EC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未行辅助化疗患者显著延长(21个月与9个月,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罕见,症状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治疗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NET预后可,NEC预后极差。NEC和病情早期进展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