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9年中国梅毒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9年中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2014—201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30.93/10万增长至38.37/10万,年均增长4.41%;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10.95%和26.16%,三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年均增长1.61%和10.75%。高发省份为新疆、青海、浙江、海南和福建等。各年男性梅毒报告发病率略低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0.86∶1~0.96∶1。15~19岁组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13.54%。2014—2018年梅毒高发年龄段为25~34岁,2019年为20~24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和民工最多,占41.19%~46.80%,学生人群增幅最大,年均增长20.72%。一期与二期梅毒构成比逐年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2019年达82.95%。结论2014—2019年中国梅毒总报告发病率逐年增长,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年轻人群报告发病率快速增长;农民、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西北部分地区和东南沿海部分省份。

  • 标签: 梅毒 发病率 中国 流行趋势
  • 简介:摘要:“场景化营造”是未来城市公园设计的必然方向,天府芙蓉园做为“成都 198”环城生态带上的重要节点和示范项目,承载着都市辐射周边的“城市会客厅”功能。作为开放包容的城市模块,天府芙蓉园既是“文化演绎为主题、主题具象为场景”的物理空间,也是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社会空间,更是构建场所记忆的精神空间。

  • 标签:
  • 作者: 朱蓓蓓 李婧 黄慧瑶 李宁 刘利军 张丽华 宦静 倪琪 侯伟 刘毅 杨雪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机构办公室,南京 210042,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北京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国皮肤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及上市情况。方法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收集2020年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信息,包括试验数量、分期和受试药物主要适应证、类型等信息以及上市皮肤病药物情况。结果2020年共有157项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在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2 548项)的6.16%。其中,中国制药企业发起127项(80.9%),国际多中心试验25项(15.9%)。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在国制药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中占比最高(55.9%,71/127)。国内制药企业发起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占比低于国际制药企业[1.9%(3/157)比14.0%(22/157),P < 0.001],Ⅰ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占比[24.4%(31/127)和55.9%(71/127)]高于国际制药企业[10.0%(3/30)和0,均P < 0.001]。共涉及90种试验药物,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皮肤黑素瘤是常见适应证,创新药占53.3%(48/90);国内制药企业创新药比例低于国际制药企业[43.2%(32/74)比16/16,P < 0.001]。2020年,共有22家制药企业研发的28种皮肤病治疗药物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21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多集中于仿制药,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 标签: 临床试验 皮肤疾病 药用制剂 中国 治疗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