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文化”一词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一个不断被发现和被创造的过程,它具有自身的走向和一定的发展规律,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其鲜明的特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是基于传统文化建立起的一套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传统医学的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中医青年应该从传承与发展中医文化做起,如何最有效的实现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 标签: 中医青年 中医文化传承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全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全国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36/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0.06/10万,2019年下降至8.45/10万,总体年均增长3.51%。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约为女性的5倍。5年间15~19岁、20~2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33.67%、22.77%,其余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总体下降或基本持平。2015—2018年高发年龄段为25~29岁、30~34岁,2019年变为20~24岁、15~19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与民工最多(29.81%~33.36%),学生年均增幅最大(31.09%)。高发省份(发病率>12/10万)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低发省份(发病率<3/10万)为河北、天津和西藏等。结论近5年中国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轻度上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农民与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

  • 标签: 淋病 发病率 中国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9年中国梅毒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9年中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2014—201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30.93/10万增长至38.37/10万,年均增长4.41%;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10.95%和26.16%,三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年均增长1.61%和10.75%。高发省份为新疆、青海、浙江、海南和福建等。各年男性梅毒报告发病率略低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0.86∶1~0.96∶1。15~19岁组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13.54%。2014—2018年梅毒高发年龄段为25~34岁,2019年为20~24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和民工最多,占41.19%~46.80%,学生人群增幅最大,年均增长20.72%。一期与二期梅毒构成比逐年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2019年达82.95%。结论2014—2019年中国梅毒总报告发病率逐年增长,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年轻人群报告发病率快速增长;农民、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西北部分地区和东南沿海部分省份。

  • 标签: 梅毒 发病率 中国 流行趋势
  • 作者: 朱蓓蓓 李婧 黄慧瑶 李宁 刘利军 张丽华 宦静 倪琪 侯伟 刘毅 杨雪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机构办公室,南京 210042,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北京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国皮肤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及上市情况。方法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收集2020年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信息,包括试验数量、分期和受试药物主要适应证、类型等信息以及上市皮肤病药物情况。结果2020年共有157项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在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2 548项)的6.16%。其中,中国制药企业发起127项(80.9%),国际多中心试验25项(15.9%)。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在国制药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中占比最高(55.9%,71/127)。国内制药企业发起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占比低于国际制药企业[1.9%(3/157)比14.0%(22/157),P < 0.001],Ⅰ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占比[24.4%(31/127)和55.9%(71/127)]高于国际制药企业[10.0%(3/30)和0,均P < 0.001]。共涉及90种试验药物,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皮肤黑素瘤是常见适应证,创新药占53.3%(48/90);国内制药企业创新药比例低于国际制药企业[43.2%(32/74)比16/16,P < 0.001]。2020年,共有22家制药企业研发的28种皮肤病治疗药物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21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多集中于仿制药,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 标签: 临床试验 皮肤疾病 药用制剂 中国 治疗等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我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37.18/10万增长到2019年55.32/10万,年均增长10.44%。不同地区监测点报告发病率介于0 ~ 1 309.38/10万,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男女两性报告发病率均增长,各年男性发病率均低于女性,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由2015年0.43(22.57/10万比52.74/10万)降低至2019年0.32(27.35/10万比84.55/10万)。15岁以上各年龄组均出现增长,以20 ~ 24岁增幅最大(25.81%),其次为15 ~ 19岁(22.55%);高发年龄段为20 ~ 34岁性活跃人群,2019年报告发病率达184.70/10万。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待业人群最多(32.86% ~ 38.50%),其次为商业服务(25.29% ~ 27.84%)。报告病例来源以综合医院最多(68.30% ~ 74.59%),其次为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2015—2019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呈增长趋势,发病率较高,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受累人群广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轻人群呈快速增长,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生殖道感染 发病率 流行病学 哨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