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当人们不知不觉跨入中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难免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有些由于没有把握疾病信号,从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对此,医生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疾病告警信号,对照信号把握身体健康状况,对早发现、早治疗有益而无弊。

  • 标签: 疾病信号 中年 身体健康状况 治疗时机 免疫力下降 身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文中对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实用价值进行系列阐述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大出血的患者,其中研究组45例,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止血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方法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成功率、产褥病率、血红蛋白变化,以及术后月经来潮时间。结果改良式B-Lynch缝合组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产褥病率都明显优越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改良B-Lynch缝合术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为探讨JAK2/STAT3/STAT5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小鼠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中的作用。将24只健康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慢阻肺组和慢阻肺+AG490(JAK2抑制剂)组,每组8只。烟草烟雾暴露法建立慢阻肺小鼠模型,慢阻肺+AG490组于烟草烟雾暴露10周后开始腹腔注射AG490(25 mg/kg,3次/周,共3周)。造模结束后,采用小鼠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Th17%、Treg%并计算Th17/Treg比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肺组织JAK2、STAT3、STAT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p-STAT3、STAT5、p-STAT5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阻肺小鼠肺功能FEV0.1/FVC、PIF、PEF、MMEF、EF50显著降低,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慢阻肺。慢阻肺组Th17%、Th17/Treg及BALF、血清中IL-17水平、IL-17/IL-10[(5.28±1.30)%,13.10±3.90,(28.39±4.58)ng/L,(71.29±6.93)ng/L,0.16±0.04,0.45±0.02]较健康对照组[(1.76±0.60)%,1.64±0.66,(12.56±1.87)ng/L,(38.95±6.16)ng/L,0.04±0.01,0.09±0.01]显著升高(均P<0.01),Treg%及BALF、血清中IL-10水平[(0.42±0.08)%,(183.66±19.15)ng/L,(160.74±20.39)ng/L],较健康对照组[(1.11±0.21)%,(286.33±12.45)ng/L,(432.24±54.58)ng/L]显著降低(均P<0.01);慢阻肺组p-JAK2、p-STAT3蛋白(1.00±0.10,0.94±0.14)表达较健康对照组(0.64±0.06,0.53±0.05)显著升高(均P<0.01),p-STAT5蛋白(0.42±0.08)表达较健康对照组(0.92±0.13)显著降低(P<0.01)。AG490能明显减轻肺功能下降、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改善慢阻肺组Th17、Treg占比和Th17/Treg的比值及BALF、血清中IL-17、IL-10水平和IL-17/IL-10比值。相关性分析示慢阻肺组、慢阻肺+AG490组Th17%与IL-17、Treg%与IL-10、Th17/Treg与IL-17/IL-10均呈正相关(均P<0.05);慢阻肺组、慢阻肺+AG490组小鼠p-JAK2、p-STAT3分别与Th17%、Th17/Treg比值均呈正相关,与Treg%呈负相关;p-STAT5与Treg%呈正相关,与Th17%、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均P<0.05)。慢阻肺小鼠存在Th17/Treg免疫失衡;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Th17/Treg的调控,JAK2抑制剂AG490能部分改善慢阻肺小鼠的Th17/Treg免疫失衡。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JAK/STAT信号通路 Th17 Treg 免疫失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8年5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三科收治外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13岁;右侧2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缺损伴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2.0 cm×2.0 cm~4.0 cm×5.0 cm,骨缺损范围1.0~3.0 cm。切取患侧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皮肤缺损,其中皮瓣面积2.5 cm×2.5 cm~4.5 cm×5.5 cm,第2跖骨头长度1.0~3.0 cm,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影像学评价踝穴间隙及外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是否同步;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评分标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观察供区足部活动度有无影响,负重、行走有无影响。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供区愈合良好。患儿均获6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颜色及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无踝关节内翻畸形发生,负重及行走满意。影像学评价显示踝穴间隙及外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按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2例,良2例。供区足部活动无影响,稳定性较好。结论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可一期修复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外踝可随小儿的生长同步发育,是重建小儿外踝外伤性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跖骨 外科皮瓣 踝损伤 儿童
  • 简介:摘要 通过论述自研TCU的健康管理系统架构、主处理器、通信总线、子板健康管理数据采集等方面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列车牵引控制单元上的健康管理体系,实现对TCU自身的故障诊断及预测。目前已生产制造样机,并在部分车型上进行试用。

  • 标签: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 牵引控制单元 I2C总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4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49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观察组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对照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析两项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别为(341.52±12.74)pg/mL、(69.01±11.4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60±12.73)pg/mL、(37.25±11.4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47、13.735,均P<0.001);观察组NYHA Ⅲ级患者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别为(295.62±42.38)pg/mL、(75.09±19.15)ng/mL,均明显高于NYHA Ⅰ级患者的(120.43±21.69)pg/mL、(21.76±5.22)ng/mL、Ⅱ级患者的(203.51±42.77)pg/mL、(44.92±10.8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100、46.040,均P<0.001);NYHA Ⅰ级患者的NT-proBNP、H-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NYHAⅡ的级患者(t=7.231、8.130,均P<0.001);且NT-proBNP、H-FABP单独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6.92%、78.85%、84.69%、86.73%,均明显低于两者联合检测的98.08%、9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60、10.913,均P<0.05);NT-proBNP、H-FABP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状况呈正相关(r=0.362、0.611,均P<0.05)。结论NT-proBNP、H-FAB水平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其联合检测能提高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

  • 标签: 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后 敏感度 准确度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随访研究小檗碱干预早期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筛查我院门诊 2017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早期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单纯干预组(常规组)和小檗碱干预组(干预组),随访 3月后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结果:干预组血糖控制效果 96.67%( 29/30)明显高于常规组血糖控制效果 80.00%( 24/30),不良反应 3.33%( 1/3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20.00%( 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檗碱干预早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防治效果确切,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作为中药在预防和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实施。

  • 标签: 小檗碱干预 早期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依从率低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研究表明,该患者群体服药不依从率为36%~93%。药物不依从会导致代谢控制不良,最终导致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并发症;此外,药物不依从还与住院率较高、健康结果欠佳、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及保健费用增加显著相关。因此开展用药依从性调查和评估,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作为一个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的糖尿病管理平台,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整体诊疗水平,临床药师参与MMC平台工作可发挥协同用药管理的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本研究通过调查MMC平台新入组的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为药师进一步参与MMC平台糖尿病个体化用药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远程临床药学服务网络平台 糖尿病 老年患者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太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新诊断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转换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序贯治疗,最终停用降糖药物达到临床缓解的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中年男性,腹型肥胖,主因“多尿、口干、多饮40余天,加重2 d”,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发病起始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考虑糖毒性期,早期予皮下胰岛素泵强化降糖,逐步减量胰岛素,序贯调整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0.5 mg(从0.25 mg加量至0.5 mg),1次/周,早期联合长效胰岛素每晚1次,之后单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逐步减量药物剂量至停用。停用降糖药物达3个月,患者血糖仍然维持在目标范围,提示达到2型糖尿病缓解。司美格鲁肽减重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 标签: 肥胖症 糖尿病,2型 糖尿病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1年后,其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转归及达标情况。方法(1)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病程,分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病程≤1年)和长病程组(病程>1年),比较2组患者基线时一般情况、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其达标率,以及综合达标率(血糖、血压和血脂三项均达标);(2)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比较治疗1年后上述代谢指标的转归及达标情况。结果(1)基线时,与长病程组相比,新发糖尿病组患者更年轻(P<0.01),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较高[(15.20±5.26对13.68±4.94) mmol/L, P<0.01]。(2)经过1年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后,总体体重、血压及糖脂代谢指标均显著改善。相较于长病程组,新发糖尿病组患者血糖控制更好[空腹血糖(6.27±1.56对7.63±2.08) mmol/L, P<0.01;糖化血红蛋白(6.33±0.96对7.23±1.37) %, P<0.01],且HOMA-β较高[(74.01±56.45对40.17±37.07) %, P<0.01]。两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均明显上升,整体综合达标率由5.80%上升至24.06%,经过1年治疗后,与长病程组相比,新发糖尿病组患者综合达标率更高(24.73%对17.18%, P=0.087);血糖达标率84.62%对53.37%(P<0.01)。结论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全面改善,其中血糖改善最为显著。新发2型糖尿病组的综合代谢指标及血糖的达标显著优于长病程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重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积极推广MMC模式,注重血糖和血压、血脂并举的综合管理,同时对于长病程组的患者给予更多教育与关注,提高其认识和治疗依从性,提升综合达标率。

  • 标签: 新诊断2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程 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 综合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以及β2的微球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21年3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无糖尿病的5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就结果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要远远高于无糖尿病的人群,通过对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临床诊断效果 老年糖尿病 尿白蛋白水平 免疫球蛋白G水平 β2微球蛋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拉糖肽配合生酮饮食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研究。方法:在我院的肥胖型2型糖病患者中选取2015.1-2019.1共60例接受了治疗的60例患者,30例参照组,接受度拉糖肽治疗,30例为实验组,观察组采取度拉糖肽配合生酮饮食治疗。对两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型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度拉糖肽配合生酮饮食治疗应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在对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均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减少医院纠纷,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度拉糖肽 生酮饮食 肥胖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ectomy,LSG)前后代谢参数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评估代谢手术(metabolic surgery)对T2DM合并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LSG治疗的54例T2DM合并肥胖患者,检测术前及术后1月、6月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量血压、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根据胰岛素稳态评估模型和公式计算HOMA-IR和AIP。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术后1月、6月FPG、FINS、TG、HOMA-IR和AIP分别为(6.38±2.03)mmol/L和(5.36±1.33)mmol/L、(20.42±25.77)μU/ml和(11.22±3.62)μU/ml、(1.94±2.81)mmol/L和(1.70±2.33)mmol/L、(5.60±7.52)和(2.58±0.80)及(0.15±0.27)和(0.08±0.25),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月、6月HDL-C分别为(1.04±0.20)mmol/L和(1.10±0.18)mmol/L,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相关分析表明,AIP与FPG、TG、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TG、HDL-C是AI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LSG手术可有效降低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血糖、血脂,改善IR,降低AIP。

  • 标签: 代谢手术 2型糖尿病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