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1966年Rashkind等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至今,先天心脏介入治疗已经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导管检查、姑息手术到现在的根治性封堵、支架的植入及瓣膜的替换等,介入性心导管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先天心脏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先天心脏介入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现就间隔缺损性疾病、主肺分流性疾病、瓣膜性疾病及内外科镶嵌治疗等介入治疗进展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我国先天心脏的介入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临床表现、病变特点和治疗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资料和诊治预后资料。结果10例患儿男4例,女6例,平均就诊年龄9.1岁(3岁1个月~11岁3个月),起时间(9.3±3.2) d(4~14 d)。10例患儿病程初期除心脏症状外,4例有关节症状,3例有神经系统症状,2例有皮肤症状。超声心动图示患儿均有二尖瓣病变,其中复合瓣膜病变5例,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联合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二尖瓣狭窄)2例。所有患儿经抗风湿、抗感染和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瓣膜病变减轻。随访6个月~6年,6例遗留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结论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炎临床发病早,有典型的风湿热表现,主要病变为二尖瓣病变,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内科治疗有效,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后遗症发生率较高。

  • 标签: 风湿热 心脏炎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Z值方法与传统方法对川崎冠状动脉瘤(CAA)诊断的差异性,并探讨川崎CAA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确诊的2 419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分别采用Z值方法和传统方法诊断CAA,分析2种诊断方法诊断效能的差异性;分别对患儿性别、临床分型(完全性川崎、不完全性川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敏感性(IVIG敏感型川崎、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程(≤6周、>6~8周、>8周至6个月)等进行分组,分析川崎病患儿CAA的临床分布特点。采用χ²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pa检验用于一致性评价。结果2 419例川崎病患儿中男1 558例、女861例。发病年龄1.8(1.0,3.2)岁。Z值方法诊断川崎CAA发生率高于传统方法[21.9%(529/2 149)比13.9%(336/2 149),χ²=1 074.94,P<0.001]。Z值方法诊断男性患儿、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患儿CAA发生率均高于传统方法[25.2%(392/1 558)比16.0%(249/1 558)、32.7%(166/507)比19.5%(99/507)、30.5%(95/312)比24.0%(75/312),χ²=694.05、216.19、184.37,均P<0.001]。Z值方法与传统方法诊断CA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642,P<0.001)。在Z值方法下CAA的发生率,男性(25.2%,392/1 558)高于女性(15.9%,137/861)、不完全性川崎(32.7%,166/507)高于完全性川崎(19.0%,363/1 912)、IVIG无应答型川崎(30.4%,95/312)高于IVIG敏感型(20.6%,434/2 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7.76、44.38、15.43,均P<0.001)。病程≤6周组冠状动脉Z值均大于病程>6~8周组和病程>8周至6个月组[1.3(0.7,2.3)比0.7(0.3,1.4)、0.7(0.3,1.3),Z=20.65、13.70,均P<0.001]。结论Z值方法诊断川崎CAA的诊断发生率高于传统方法,川崎CAA多发于病程6周内,男性、不完全性川崎及IVIG无应答型川崎CAA发生率较高。

  • 标签: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瘤 Z值 超声心动图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