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Reed痣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26例Reed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男15例,女11例,平均发病年龄17.35岁,中位发病年龄13.85岁。发病部位:下肢12例,面部6例,上肢5例,躯干3例。皮疹颜色均呈黑色,7例为斑疹,19例为扁平丘疹,22例皮疹形态类圆形,4例皮疹形态不规则。皮疹直径2 ~ 10 mm,23例直径≤ 5 mm。组织病理:15例为交界痣,11例为混合痣,26例黑素细胞形态均呈梭形,细胞色素明显,4例痣细胞巢与周围表皮融合,22例与周围表皮形成明显的裂隙,均未见明显细胞异型性及有丝分裂象,6例可见Kamino小体。皮损均予手术切除,随访1 ~ 5年无复发。结论Reed痣皮疹形态可不规则,组织病理可出现呈Paget样分布的大小不一梭形细胞,需与黑素瘤鉴别。

  • 标签: 痣,色素 痣,梭形细胞 黑色素瘤 Reed痣 Spitz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性真皮黑素瘤(SDM)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DM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SDM临床表现为黑色、肤色、红色的丘疹或结节,无特定好发部位。病理表现为局限性真皮/皮下孤立性结节,无明显包膜,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皮不受累。结论详细的临床资料以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正确诊断SDM的关键。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肿瘤转移 存活率 孤立性真皮黑素瘤 皮肤转移性黑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痣样黑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20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痣样黑素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3例痣样黑素瘤患者中,女2例,男1例,皮损初始表现为黑斑、丘疹。2例在手术切除后皮疹复发增大成斑块或新发结节样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及真皮内上皮样黑素细胞增生,细胞有异型性,部分细胞核深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损内瘤细胞Melan-A、S100表达阳性;HMB45在真皮瘤细胞内弥漫阳性,局部阴性;Ki67增殖指数升高,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活跃。结论痣样黑素瘤易误诊为色素痣或脂溢性角化病;对于组织学诊断为色素痣,但临床出现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需高度警惕痣样黑素瘤的可能。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复发 肿瘤转移 痣样黑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积乳囊肿的疾病特征及治疗的经验。方法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5例积乳囊肿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影像学特征、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16个月,年龄范围为12~24个月。结果5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乳房无症状增大。B型超声提示局部囊性占位,边界清。磁共振成像提示T2高信号液性占位,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性激素化验提示卵泡刺激素和催乳素分泌升高。细针穿刺囊肿可见乳汁样液体。3例行乳糜试验2例阳性,1例阴性。5例患儿2例行抽吸治疗,3例行手术完整切除术。随访2~5年,均未见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结论细针穿刺乳房囊肿获得乳汁样液体是儿童积乳囊肿重要临床诊断依据。除常规手术切除治疗外,女患儿为避免损伤乳腺组织可考虑穿刺抽吸治疗。

  • 标签: 积乳囊肿 抽吸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机械制造业已经熔入电子学、信息科学、材料学、生物学、管理科学等最新科学成就,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三个方面高精度、高效自动化和特种加工。

  • 标签: 现代机械制造 主要特征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persistent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 in infancy,PHHI)的病理分型以及术中冰冻病理对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2011年4月至2016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25例PHHI患儿经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经过及术后病理特征。结果25例患儿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6 d至12个月,术前经内分泌科明确诊断患有PHHI,空腹血糖0.6~5.5 mmol/L,禁食实验胰岛素水平为3.1~50.1 mU/L。结合术前检查及术中冰冻结果,5例患儿诊断为局灶性病变,行胰腺病灶切除术,20例诊断为弥漫性病变,行胰腺次全切术。术后随访2~38个月,空腹血糖3.0~12.6 mmol/L,15例术后血糖恢复较好,1例仍有低血糖症状,需加用激素治疗,3例空腹时血糖偏低,进食后可恢复,另6例有术后高血糖症状,需药物治疗。1例术前疑诊为局灶性病变,行50%胰腺切除术后2周复发。术后病理检查有5例诊断为局灶型,1例为不典型型,余19例为弥漫型。结论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PHHI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明确病理分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结合术前辅助检查可以较为准确的指导手术方式。婴幼儿PHHI主要以弥漫型为主,但从术后病理区分弥漫型及局灶性仍存在困难,其中不典型型尚无明确的定义或分类,还有待在病理学方面进一步详细研究。

  • 标签: 病理学 婴幼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 术中冰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缝合肾部分切除术(SFPN)中不同功率单极电凝对猪肾的病理损伤程度。方法2018年4—7月,选取贵州小型猪9头,平均年龄3岁,平均体重48 kg。9头猪均行开放式SFPN,根据术中单极电凝止血功率不同分为60W、80W、100W 3组,每组各3头。手术取左侧与腰骶肌平行切口,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于左肾中极切除约2 cm×2 cm×2 cm肾组织,分别采用60W、80W、100W单极电凝止血,然后松开动脉夹观察创面出血情况,如有出血继续夹闭动脉夹后电凝止血,直至松开动脉夹后肾脏创面无出血,肾动脉夹闭总体阻断时间均控制在20 min。术中应用多路测温仪探针于距离单极电凝钩2 mm、5 mm、10 mm处和远离操作区域的肾上极垂直肾脏切面插入正常肾组织,测量温度。记录手术时间、肾脏出血量、术中止血时间和上述测温部位的温度。术后第7天取术肾行病理检查,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9头猪手术均顺利完成,60W、80W、100W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1.2±5.5)min、(35.1±3.7)min、(31.3±2.2)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出血量分别为(35.3±4.1)ml、(21.4±4.7)ml、(15.3±4.1)ml,100W组和80W组出血量少于60W组(P<0.05),100W组出血量少于80W组(P<0.05);止血时间分别为(15.2±1.9)min、(10.1±1.4)min、(6.4±0.8)min,100W组和80W组止血时间少于60W组(P<0.05),100W组止血时间少于80W组(P<0.05)。3组距离电凝钩2 mm、5 mm、10 mm处的温度均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离电凝钩10 mm处60W、80W、100W组的温度分别为(33.1±1.1)℃、(34.0±1.0)℃、(34.3±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与各自肾上极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离电凝钩5mm和2mm处,100W组[(41.7±1.3)℃、(61.4±6.4)℃]和80W组[(38.6±2.4)℃、(50.3±6.0)℃]的温度高于60W组[(36.9±4.1)℃、(42.0±4.7)℃],且100W组温度高于80W组(P<0.05)。病理检查60W、80W、100W组创面病理损伤总深度分别为(7 323±50)μm、(8 119±100)μm、(8 896±40)μm,100W组和80W组深于60W组(P<0.05),100W组深于80W组(P<0.05)。结论在SFPN中,使用60W、80W、100W功率单极电凝对创面止血的效果均较满意。随着电凝功率的增加,止血速度更快,但是周围正常猪肾组织的温度更高,病理损伤总深度更深。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免缝合 电凝 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主观认知减退(SCD)患者的特点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认知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99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一部分中的第一个问题,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有SCD组(57例)和无SCD组(42例)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接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Hoehn-Yahr分级、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的评定;对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患者进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收集患者自我报告的受正规教育的年限。结果本组帕金森病合并SCD占57.58%(57/99)。有SCD组与无SCD组在MoCA评分[分别为28.00(27.00,29.00)分和28.00(27.00,29.00)分,Z=-2.28,P=0.023]、HAMD评分[分别为6.00(5.00,8.50)分和5.00(2.00,8.00)分,Z=-2.23,P=0.026]、HAMA评分[分别为7.00(6.00,11.00)分和6.00(3.00,8.25)分,Z=-2.70,P=0.007]、PDQ-39-情感健康评分[分别为2.00(0,5.00)分和1.00(0,3.00)分,Z=-2.03,P=0.042]和PDQ-39-认知评分[分别为4.00(2.00,5.00)分和2.00(0,4.00)分,Z=-3.42,P=0.00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D与MoCA(r=-0.23,P=0.022)、HAMD(r=0.23,P=0.025)和HAMA(r=0.27,P=0.006)评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当控制HAMD和HAMA评分2个因素后,SCD与MoCA(r′=-0.18,P=0.084)评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SCD在认知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很常见,与较差的认知表现、较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存在关联。在本组患者中,SCD与情感症状的关系可能比客观总体认知功能的关系更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帕金森病 情感症状 主观认知减退 临床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对肝血管瘤进行进一步分类,以探讨多发型和弥漫型肝血管瘤间是否存在连续性。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的43例多发型或弥漫型肝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影像学特征将患儿分为多发型组(34例)及弥漫型组(9例),再依据病灶数是否可数将多发型组分为可计数(multifocal-type with countable lesions,MC)组(6例)和难以计数(multifocal-type with uncountable lesions,MU)组(28例),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差异。结果MC组、MU组及弥漫型组皮肤血管瘤伴发率分别为66.7%(4/6)、50.0%(14/28)和44.4%(4/9),肝肿大发生率分别为0、46.4%(13/28)和100%(9/9),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0、28.6%(8/28)和44.4%(4/9),呼吸困难发生率分别为0、25.0%(7/28)和66.7%(6/9),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0、21.4%(6/28)和77.8%(7/9)。其中,弥漫型组肝肿大、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较MC组和MU组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7、0.006和P=0.004、0.032、0.004)。而MU组较MC组肝肿大发生率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多发型组34例中,有16例(47.1%)仅观察随访,18例(52.9%)采用药物或药物联合介入治疗。其中,MC组6例(100%)均仅观察随访;MU组28例中,10例(35.7%)仅观察随访,18例(64.3%)患儿采用药物或药物联合介入治疗。弥漫型组9例(100%)均采用药物治疗,其中3例(33.3%)联合介入治疗。弥漫型组药物或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率较多发性组、MU组和MC组均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38和<0.001);MU组与MC组药物或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6)。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多发性组患儿均存活且病情好转;弥漫型组患儿死亡2例(22.2%),均采用药物联合肝动静脉瘘栓塞术治疗,均因并发严重心力衰竭死亡。MC组、MU组和弥漫型组分别有5例(83.3%)、14例(50.0%)和3例(33.3%)患儿病变完全消退,三组消退率逐渐降低。结论多发型肝血管瘤中部分病例CT或MRI横断面上病灶数量过多以至于难以准确计数,其临床特征与弥漫型肝血管瘤相似,提示其可能是多发性病变和弥漫型病变的中间连续体,需加以区分以得到及时治疗。

  • 标签: 婴儿 肝血管瘤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生活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布局对发展城市经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以阜新市主城区生活性服务业7个行业的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索阜新市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发现:(1)生活性服务业的总体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2)生活性服务业总体呈“一主三副”多中心空间结构,各行业呈现 “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生活性服务业以海州商圈为主中心,形成“太平区红树广场、海州区平安寺、新邱区客运站”3个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副中心,各行业空间分布仍然以海州商圈为核心,体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3)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部空间处于向心化的空间集聚阶段。(4)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异质和行业分异特征。生活性服务业总体及7个分行业集聚态势因其类型和功能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标签: 生活性服务业 空间结构特征 POI 阜新市 高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