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阿胶大枣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用ICR小鼠,进行脏器/体重比值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半数溶血值(HC50)测定、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和NK细胞活性测定,研究阿胶大枣配伍是否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结果:阿胶大枣配伍使用能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数量,还能促进NK细胞的活性。但对小鼠体重。脏体比、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半数溶血值、碳廓清功能无影响。结论:阿胶大枣配伍具有一定的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 标签: 阿胶 大枣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临床乙肝工作的顺利进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入选的研究对象划分为三组,在接受免疫之前,对患者血液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患者体内的HbsAg、抗-HBc、-HBs都为阴性,将入选对象分别按照“0,1,3”、“0,1,6”、“0,1,12”三种乙肝免疫方法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果三组免疫组的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中划分小组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0,1,3”、“0,1,6”、“0,1,12”三组免疫患者的成功率为76.73%、86.20%和89.12%。“0,1,12”组的免疫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利用“0,1,12”免疫程序进行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时候,可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 标签: 成人 乙肝疫苗 接种 方法
  •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层建筑数量逐渐提升,这就使得电梯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而作为乘客日常频繁接触的电梯重要部件——门系统,肩负着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电梯因门回路故障引起各类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门回路安全已成为电梯业界提升乘坐安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对电梯门回路检测功能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就电梯门回路检测功能检验展开探讨。

  • 标签: 电梯 门回路 检测 安全
  • 简介:摘要:动车组行李架是在动车内部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结构,利用Creo3.0软件对行李架整体结构模型进行三维设计。通过ANSYSWorkbench17.0对行李架模型的结构静力学分析,得到行李架的总变形云图。对行李架进行实际的静加载试验,验证行李架静力学分析的可靠性。利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对行李架进行一系列的振动测试试验,验证行李架的试验可靠性及投入生产的可行性。

  • 标签: 行李架 静力学分析 静加载试验 振动测试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状况。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肺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5例患者划分到研究组,并列举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状况。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检测结果,从SCC-Ag、Pro-GRP、NSE、CEA等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肿瘤患者生物标志物检验上可考虑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测定,此测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上提供一定合理、科学依据。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检验
  • 简介:耐压试验与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直接检测压力容器的质量,测试压力容器的整体强度,是压力容器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检测环节,探讨了压力容器检验中耐压试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 标签: 压力容器 控制措施 检验质量 耐压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重度(狭窄程度≥70%)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CAS组和对照组。CAS组接受CAS联合最佳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研究期间纳入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52例,CAS组37例,对照组15例。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CAS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CAS,无手术并发症。CAS组治疗6个月后MoC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而对照组则不然。组间比较显示,CAS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随访,CAS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结论CAS可改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认知 神经心理学测验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产后42 d)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产后42 d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盆底功能检查的242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是否采取椎管内分娩镇痛,将其分为研究组(n=121,采取椎管内分娩镇痛)和对照组(n=121,未采取分娩镇痛措施)。采用成组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对2组初产妇产后42 d盆底三维超声检查与盆底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以及膀胱脱垂、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与产后尿滁留(PUR)发生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2组初产妇身高与分娩时体重、人体质量指数(BMI)、年龄、孕龄及第二产程时间、胎儿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研究组初产妇PUR发生率为13.2%(16/121),高于对照组的5.8%(7/12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2,P=0.049)。2组初产妇产后早期不同程度膀胱脱垂、子宫脱垂构成比及SUI发生率等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初产妇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最大Valsalva动作时尿道内口打开、肛门括约肌不完整发生率,膀胱后壁最低点、宫颈外口最低点、直肠壶腹部下缘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肛提肌裂孔面积与膀胱颈移动度等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初产妇盆底sEMG检测结果显示,前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平均值、快速收缩阶段盆底肌肌电最大值及紧张收缩阶段、耐力收缩阶段与后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平均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采取椎管内分娩镇痛,除导致产后早期PUR发生风险增高外,膀胱脱垂、子宫脱垂、SUI及盆底肌损伤发生风险并未增高。

  • 标签: 镇痛,产科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 产后期 盆底功能 尿潴留 尿失禁,压力性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对机械通气兔膈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5只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自主呼吸组(spontaneous breathing group,SB)、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group,VC)、体外膈肌起搏组(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group,EDP)、体外膈肌起搏+容量控制通气组(EDP+VC),BC组5只,其余各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容量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动物模型。BC组麻醉后立即取膈肌标本,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的处理后6 h及l、3、7 d取标本,检测膈肌重量(DW)、膈肌重量/体质量比(DW/BW)及离体膈肌收缩力;HE染色观察膈肌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膈肌Cyt c、RyR1、caspase-3、p-mTORC1蛋白表达。多组变量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进一步两两分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BC组比较,VC组DW、DW/BW下降,膈肌损伤明显,收缩力显著下降,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yR1、p-mTORC1表达水平下降,且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P<0.05)。与VC组比较,随治疗时间的延长,EDP+VC组DW、DW/BW增高[治疗1 d组:(0.80±0.05)kg vs (0.56±0.04)kg,治疗3 d组:(1.06±0.05)kg vs (0.47±0.03)kg,治疗7 d组:(1.24±0.10)kg vs (0.39±0.07)kg,均P<0.05;治疗1 d组:(2.05±0.54)vs (1.86±0.72),治疗3 d组:(2.19±0.61) vs (1.74±0.40),治疗7 d组:(2.46±0.62)vs (1.53±0.85),均P<0.05],膈肌损伤明显改善,收缩力显著增强[治疗1 d组:(2.39±0.42)N/cm2vs (1.91±0.25)N/cm2,治疗3 d组:(2.57±0.62)N/cm2vs (1.72±0.50)N/cm2,治疗7 d组:(2.77±0.55)N/cm2vs (1.54±0.33)N/cm2,均P<0.05],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yR1、p-mTORC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对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膈肌线粒体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机械通气诱导的膈肌萎缩和结构改变,进而改善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机械通气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对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建立糖尿病合并心衰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衰组(A组)、糖尿病合并心衰加曲美他嗪组(B组)、糖尿病合并心衰加曲美他嗪联合维格列汀组(C组),各20只,在治疗前及给药6周后检测3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并检测空腹血糖、脑钠肽(NT-proBNP)。结果治疗前,3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大鼠的LVEDP、LVSP、-dp/dtmax、+dp/dtmax对比存在明显差异,C组与B大鼠LVEDP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LVSP、-dp/dtmax、+dp/dtmax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P<0.05),且C组大鼠各指标变化程度较B组更显著(P<0.05),A组大鼠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大鼠空腹血糖及NT-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3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之间NT-NT-proBNP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B组大鼠NT-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且C组降低程度较B组更显著(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可有效改善心功能

  • 标签: 糖尿病 心力衰竭 维格列汀 曲美他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高压氧(HBO)处理对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模型组(VIDD组)、体外膈肌起搏组(EDP组)、高压氧处理组(HBO组)和联合处理组(EDP+HBO组,体外膈肌起搏的同时给予高压氧处理),每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VIDD大鼠模型,VIDD组不进行干预,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连续处理10 d后取材,检测膈肌重量(DW)及膈肌重量/体重比(DW/BW)、离体膈肌收缩力、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情况及膈肌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C组比较,VIDD组DW、DW/BW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膈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离体膈肌收缩力显著下降;膈肌组织中肌球蛋白重链-1(MHC-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肌肉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明显升高(P<0.05),肌球蛋白重链-2(MHC-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VIDD组比较,EDP+HBO组DW、DW/BW增高[(0.35±0.02)g vs.(0.63±0.06)g,(0.78±0.08)×103vs.(1.34±0.06)×103,均P<0.05),膈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2 235.33±142.58)μm2 vs(4 564.82±406.72)μm2,P<0.05],离体收缩力显著增强[(1.15±0.42)N/cm2vs.(2.19±0.10)N/cm2,P<0.05],膈肌标本中MHC-1、Keap1、Drp1、atrogin-1、MuRF-l、caspase-3、beclin1表达逐渐下降,MHC-2、p-Akt、Mfn2、Nrf2、SOD、GSH-P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膈肌功能改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高压氧处理能显著增加膈肌收缩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膈肌萎缩和膈肌结构损伤,从而减轻或减缓VIDD的发生及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高压氧 机械通气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