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9家移植中心已开展ABO血型不相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ABOi-KT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各中心已开展ABOi-KT和同期ABO血型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c-KT)的临床资料,从组织配型、术前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国内现阶段ABOi-KT的效果。结果342例ABOi组和779例ABOc组供、受者相比,(1)年龄、体重指数、供受者关系及术前透析等待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别;(2)ABO血型:各移植中心O型受者等待名单最长,实施O型受者ABOi-KT,特别是A型给O型的比例最高;(3)HLA配型:两种手术在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类、PAR Ⅱ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术前抗CD20单抗的使用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方案不同;(5)外科并发症:开展ABOi-KT的早期以出血最为常见,现阶段可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与ABOc-KT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存活率均较高,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较低,与ABOc-KT相当。结论ABOi-KT技术成熟、安全有效,各移植中心可根据需要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 不相容 预后
  • 简介:摘 要: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但在过渡阶段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二者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等,而正式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才更显得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如何科学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解决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内容超阶段的现象,助力于推动幼儿的成长。

  • 标签: 幼小衔接 问题 科学协同解决
  • 简介:摘要:由于近年来各类建筑工程对结构及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加之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内外的美观、健康和舒适性,因此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建筑材料在种类、施工工艺方面有多种选择,而且通常在多个环节涉及到新材料的应用。本文笔者分析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 标签: 建筑工程 材料检测试验 常见问题 应对策略
  • 作者: 蔡俊超 朱兰 陈刚 张雷 Qing Xin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苏州才博(移植)医学研究所 215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上海 200433,Hematopathology Divisio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Harbor-UCLA Medical Center
  • 简介:摘要自2002年被引入临床器官移植以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临床移植中利妥昔单抗使用的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利妥昔单抗的靶细胞和清除时效性的问题:利妥昔单抗是一个选择性杀伤所有表达细胞膜表面抗原CD20+的B细胞,使用后1~2 d内可以清除大于90 %的外周血中的CD20+阳性细胞,结合维持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B细胞抑制作用可以持续1~3年或更长。由于B细胞大量存在于脾脏、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其远期效应依赖于对这些淋巴组织中CD20+细胞的杀伤。2.利妥昔单抗的使用剂量问题:利妥昔单抗最早被引入移植临床时,使用的剂量参照了其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时的剂量(375 mg/m2或更高),而这个剂量对于绝大多数接受维持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移植受者而言往往偏高,容易引起感染等副作用。3.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使用时的时间点问题:由于其B细胞清除的长效性,当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对于高危受者可能发生AMR的预防性诱导治疗的措施时,一旦有了确定的移植供体,利妥昔单抗建议在移植前1~2周或更早使用,这种提前清除B细胞的治疗可以避免受者在接触移植物时体内仍有大量的B细胞而被移植物中异体抗原激活并发育成浆细胞。4.利妥昔单抗和血液净化联合使用时的次序问题:血液净化,如血浆置换/双重滤过等可以清除血浆中可溶性成分和大分子物质,包括利妥昔单抗等药物。两种治疗联合使用时,建议血浆清除在前、利妥昔单抗在后;或者在利妥昔单抗使用后至少等1~2个半衰期(2~4周)再进行血浆置换/血浆清除,以期发挥利妥昔单抗最大的B细胞清除效果。

  • 标签: 器官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预防 治疗 利妥昔单抗 血浆置换 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