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发起人主导-同伴驱动相结合的”同伴群干预模式对降低男性人群HIV高危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同伴驱动方法招募过去12个月中有过肛交或口交的MSM,建立同伴群干预队列。通过培训同伴群中的“发起人”和MSM志愿者,由他们组织实施4个主题的干预活动(行为危险评估、行为改变计划、行为改变实践和经验分享),干预时间为2个月。通过比较干预前和干预结束第3个月干预对象艾滋病知识和性行等变化,评估同伴群干预对降低MSM人群HIV髙危行为的作用。结果127名MSM参加干预研究,干预结束第3个月随访到106人,随访率为83.5%0干预对象艾滋病知识由干预前(14.9±2.419)提高到干预后的(17.6±1.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近3次与男性性伴、男性固定性伴、男性性伴发生肛交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0.1%、48.4%和51.3%,提髙到评估调査时的70.3%、54.2%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最近I次与男性性伴、男性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行为报告率干预前为34.9%,42.5%,干预后下降到17.0%,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起人主导-同伴驱动相结合”的同伴群干预可降低MSM人群无保护肛交行为

  • 标签: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高危行为 同伴干预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