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气颗粒(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招募76名60~69岁老年人并进行5次随访,每次随访开展3 d的个体暴露监测,随后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样采集与检测。血脂检测项目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通过TC减HDL-C计算得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浓度。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2.5个体暴露与老年人群血脂代谢的关联。结果70名对象年龄为(65.0±2.8)岁;男性占48.6%(34名);BMI为(25.0±2.5)kg/m2;TC、TG、LDL-C、HDL-C以及non-HDL-C浓度分别为(5.75±1.32)、(1.55±0.53)、(3.27±0.94)、(1.78±0.52)和(3.97±1.06)mmol/L。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滞后72 h PM2. 5浓度每升高10 μg/m3,TC、LDL-C、HDL-C和non-HDL-C的百分比变化值(95%CI)分别为1.77%(1.22%~2.32%)、1.90%(1.18%~2.63%)、1.99%(1.37%~2.60%)和1.74%(1.11%~2.37%),高TC、高TG和高LDL-C的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11(1.01~1.22)、1.33(1.03~1.71)和1.15(1.01~1.31)。结论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指标的浓度水平和血脂异常风险均有影响。

  • 标签: 细颗粒物 老年人 血脂异常 定群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炎症生物标志在成年人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以2017—2018年参与国家人体生物监测研究的9 910名18~79岁的成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指标。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及尿液,检测全血中铅、镉水平、炎症生物标志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尿液中砷暴露水平。采用加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铅、炎症生物标志及血压变化之间的相互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炎症生物标志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结果9 910名对象的年龄[M(Q1,Q3)]为45.4(33.8,58.4)岁,其中男性4 984名,占5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城乡、体质指数、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家族史、大米摄入频率、蔬菜摄入频率、肉类摄入频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镉和尿砷水平等因素后,血铅水平与血压、炎症生物标志均存在正向关联(P<0.05),血铅水平每升高2.71 μg/L,收缩压、舒张压、hs-CRP、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增加2.05(95%CI:0.58,3.53)mmHg、2.24(95%CI:1.34,3.14)mmHg、0.25(95%CI:0.05,0.46)mg/L、0.16(95%CI:0.03,0.29)×109/L和0.11(95%CI:0.02,0.21)×109/L。中介效应分析显示: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血铅暴露导致SBP升高中的中介效应占比(95%CI)分别为3.88%(0.45%,7.32%)、4.10%(1.11%,7.10%)和2.42%(95%CI:0.07%,4.76%)。结论炎症生物标志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的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

  • 标签: 血压 炎症生物标志物 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