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建立"第二班主任"制度。立德树人,从本质上说是对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塑造。本研究结合北京推行第二班主任制度以来的情况,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对7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设计。对5万余字的访谈文本资料的编码后,提取出高校第二班主任育人机制的5个主题,分别为信任关系的建立、信任关系的强化、立德树人过程中的榜样作用、立德树人作用的内化过程和学生对于第二班主任制度的感受。研究发现主动接近学生、让学生觉得被重视、与学生有共同点更容易让学生建立信任感。以稳固的信任关系为基础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使学生将老师视为榜样。而榜样作用会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接受第二班主任传递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从而对积极的行为进行持续的强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剖析了第二班主任制度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内在机制,证实了其育人成效,可以为高校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高校 立德树人 第二班主任制度 社会学习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在专业班主任引导下构建专业认知的过程,并寻找影响医学生专业认知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北京2018级至2020级的1 111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的一般情况、专业认知的建构过程以及专业认知结局。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医学生专业认知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在专业班主任的引导下,67.6%(751/1 111)的医学生丰富了已有的专业认知和理解;27.2%(302/1 111)的医学生纠正了对专业最初的认知和理解;5.2%(58/1 111)的医学生认为专业班主任的教育和影响与其初始的认知完全一致。目前所学专业为第一志愿专业的医学生丰富、纠正原认知的可能性更小(OR值分别为0.301和0.235,均P<0.05);经常接触专业班主任的医学生丰富、纠正原认知的可能性更大(OR值分别为0.000和0.040,均P<0.05)。结论专业班主任的引导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建构专业认知,医学生的专业认知结局与其是否被第一志愿专业录取以及是否经常与专业班主任接触相关。

  • 标签: 医学生 专业班主任 专业认知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