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为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监测提供新指标。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 min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 min,在按压2 min后予以肾上腺素20 μg/kg静脉注射。持续监测并记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主动脉压、右心房压力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从按压30 s至4 min,每隔30 s为时间点,计算时间点6 s的平均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平均灌注指数、平均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将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7只雄性家猪均成功被诱发室颤。4 min胸外按压过程中,每分钟的平均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30 s测算的右颈动脉血流量为(92.7±32.7)mL/min,在按压1 min时下降至(48.5±23.5)mL/min(P<0.05)。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期间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同步变化趋势。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具有正相关性(r=0.66,P<0.01),与灌注指数也呈正相关性(r=0.57,P<0.01)。结论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和灌注指数具有正相关性,即时监测这两种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颈动脉血流 脉搏血氧波形 灌注指数 冠状动脉灌注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系统的干部学院,也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搞好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对于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哲学思考 建设哲学 社院建设
  • 简介: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微”时代也悄然来临,我国教育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微课逐步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得以应用。微课有着短小精干、直观教学等优势,在微课的作用下,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成效得到稳步提升,也使微课教学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了提升计算机教学效果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分析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与面临的难题,找到增强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 微课教学;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用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采取全身化疗与介入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诊治的9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采取全身化疗,观察组术前采取介入治疗。观察两组胃肠道症状、白细胞数<4×109/L和脱发等化疗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结大小及肿瘤大小。结果两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30.61%(15/49),白细胞数<4×109/L发生率为20.41%(10/49),脱发发生率为6.12%(3/4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淋巴结大小及肿瘤大小均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缩小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采取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全身化疗。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全身化疗 临床效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卵圆孔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总结临床体会。方法 纳入2021.06-2024.04年我院行DSA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对比治疗、治疗后1 d、治疗后1个月疼痛评分。结果 8例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即刻缓解,2例患者明显缓解,8例患者术中球囊形态均呈理想“梨形”。术后 1 d、1 个月,8例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未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展神经麻痹、脑膜炎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 0。结论 经皮穿刺卵圆孔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简便,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穿刺卵圆孔 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 方法:抽取 2017 年 8 月到 2018 年 8 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 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70 例为研究对象 , 常规 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疗法进行治疗 ,试验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 。对比 2 组患者不同治疗 临床效果的差异性,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可知,试 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4.29% ,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显著, 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明显减轻,因此 可在临床上进行 推广应用。

  • 标签: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效果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10患者展开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单独检验组(55例),联合检验组(55例);单独检验组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联合检验组行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联合检验组红细胞(90.91%)、血红蛋白(89.09%)和血红蛋白(87.27%)均高于单独检验组红细胞(81.82%)、血红蛋白(56.90%)和白血红蛋白(76.36%),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组的嗜酸性粒细胞、中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检出率均高于单独检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诊断准确性、有效性较高,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常规检验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骨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在遭受强烈的外界因素而引起的,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甚至致残,因此本文探析青少年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及保髋手术治疗对提升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的青少年创伤后股骨头坏死患者,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保髋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青少年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行走困难和活动受限,保髋手术治疗是治疗青少年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P<0.05 具有可比性。结论:针对青少年创伤后股骨头坏死采用保髋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青少年 创伤后股骨头坏死 临床特点 保髋手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