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性凝血(TIC)是创伤早期内源性因素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具有病理机制复杂、表型多样、多因素参与、时间敏感和死亡风险高的特点。在传统凝血筛查基础上,联合粘弹性凝血检测和输血评分可促进对TIC的早期识别。对于TIC的发病机制、检测技术、诊断标准和预测评分的研究尚存在许多空白和不一致,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 标签: 创伤性凝血病,创伤 粘弹性凝血实验 大量输血预测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预防措施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方案治疗和护理,以及实验组(50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暴力风险评估表实施指导性干预,比较其效果。结果:实验组应用指导性干预后,出现各种暴力事件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使用约束情况及约束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通过应用暴力风险评估,联合指导性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缩短约束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该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暴力行为 预防措施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龟苓膏对温湿热证模型大鼠体温、胃肠运动、胃肠激素、Th1/ Th2细胞因子及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龟苓膏低(3.4 g/kg)、中(6.8 g/kg)、高剂量组(13.6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环境因素+肥甘饮食+生物因子”方法制备温湿热证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相应药物7 d,观察给药期间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及体温,采用称重法计算大鼠胃残留率,炭末推进法计算大鼠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P-物质(SP)、IL-4和干扰素-γ(IFN-γ)及电解质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mRNA水平。结果造模后第22天,与模型组比较,龟苓膏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升高(P<0.05);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第19~20天肛温降低(P<0.01);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P<0.01或P<0.05),血清MTL、GAS、SP水平升高(P<0.01或P<0.05),SS水平降低(P<0.01或P<0.05);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降低(P<0.01);龟苓膏高剂量组AQP3 mRNA[(1.16±0.25)比(0.23±0.01)]水平上调(P<0.01)。结论龟苓膏可有效改善因复合因素所致的温湿热证模型大鼠的活动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胃肠运动、增加胃肠激素分泌、恢复免疫系统Th1/Th2动态平衡及促进水分从肠腔转运有关。

  • 标签: 龟苓膏 温病 湿热 胃肠活动 胃肠激素 水液代谢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按摩疗法的应用效果,了解其具备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院内的100例患有颈椎的患者,其在院内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8月到2023年8月内。运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含人数50人。参照组别,以不同方法对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接受中医按摩疗法。结果 观察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人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更高。结论 中医按摩疗法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因此要认识到该疗法的可靠性,并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按摩疗法 颈椎病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