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防控是目前的头等大事,防控期间的各种措施对临床试验的正常进行将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眼科临床试验中各种检查需近距离接触,有较高的交叉感染风险。本文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临床试验项目的准则,疫情期临床试验工作的管理,包括受试者随访、疫情性严重不良事件(SAE)处理、申办方合作办的管理要求,以及眼科临床试验过程中对环境、受试者、检查者以及检查设备的要求和管理细则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的眼科临床试验研究者及受试者中有所帮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试验 随访管理 眼科 疫期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互信息与图像金字塔相结合的二维-三维配准方法的价值。方法将3次B样条曲线的连续图像表示与Parzen直方图估计融合到该算法中,以胸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重建放射影像生成的正交位的模拟X线图和与其本身进行一定变换后的图像进行配准实验,观察配准精度和时间。结果经过50组对照试验得出本方法相较于传统配准方法在x、y轴向上的位移精度分别提高了53.39%、21.33%,配准时间缩短了91.93%。相较于近几年的改进算法在x、y轴向上的位移精度分别提高了17.65%、13.79%,并将配准时间进一步提高了19.64%。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二维-三维图像的配准精度和效率,且均符合手术过程中图像配准2 mm以内的要求。该方法的高效、准确为临床诊断和放疗自动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同时也为肿瘤位置误差校正和医用机械臂自动摆位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二维-三维图像配准 互信息 数字重建放射影像 图像金字塔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转运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ECMO院际转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ECMO转运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ECMO转运距离、时间,ECMO上机前后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转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患者最终预后等指标,从个人防护、转运流程、转运设备、团队配合、转运途中监测、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经验,对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使用ECMO院际转运流程及防护给出参考建议。结果共实施ECMO转运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由本科室ECMO转运团队在当地医院建立ECMO后使用救护车安全转运至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转运距离11~197 km,平均(93.8±58.6) km;转运时间30~150 min,平均(79.2±40.6) min;其中有2例患者在搬运、转运过程中出现ECMO流量和SpO2下降,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经过补液和调整体位后好转;所有患者SpO2维持在0.93以上。6例患者均存活出院;ECMO辅助时间4~9 d,平均(6.5±1.5) d;机械通气时间7~24 d,中位时间10.0(8.0,14.5) d。无一例医务人员出现感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经验是:选择合适的ECMO启动时机和模式;转运车辆和设备完好,减少或避免出现机械性并发症;转运途中有效的呼吸、循环管理,避免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和严重的低氧血症;转运团队队员车内合适的占位可迅速处理各种危急情况;个人防护需要贯穿始终,避免感染。结论在具有丰富经验的ECMO转运团队、良好的转运设备、全面的防护措施、合理的转运流程、完善的应急预案下,对于存在人与人传播的新冠肺炎患者使用ECMO转运是安全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