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小腿Gustilo-Anderson Ⅲ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小腿Gustilo-Anderson Ⅲ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8~53岁[(38.6±8.2)岁]。患者入院后均急诊Ⅰ期行保肢治疗,术后1周通过肢体血运检查观测肢体存活情况及有无血管危象发生;Ⅱ期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12.0 cm×5.0 cm~20.0 cm×8.0 cm,采用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创面;术后2周内观察皮瓣存活情况、有无血管危象发生及供区愈合情况;Ⅲ期采用植骨翻修和骨延长技术对骨组织进行修复,比较骨组织修复前及末次随访时下肢功能评分(LEFS)及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肢功能。末次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20个月[(14.2±4.6)个月]。急诊Ⅰ期16例小腿均保肢成功,其中1例出现血管危象;Ⅱ期16例游离皮瓣均存活,其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愈合;Ⅲ期骨组织修复后,患肢LEFS和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由骨组织修复前的(32.0±7.4)分、(50.9±15.3)分,分别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48.0±10.2)分、(73.8±11.9)分(P<0.01),患肢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所有骨缺损修复,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分期手术治疗小腿Gustilo-Anderson ⅢC型骨折可有效保肢并恢复部分功能。

  • 标签: 骨折,开放性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对屈髋活动度的影响,为明确此类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是否需行骨折复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对2019年1~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比较患侧和健侧股骨颈干角、股骨前倾角、股骨偏心距、轴向Alpha角、外侧中心边缘角(LCEA)、前侧中心边缘角(ACEA),并测量股骨头中心位移距离,明确骨折对上述指标的影响。②模拟双侧髋关节屈髋运动,比较患侧和健侧屈髋活动度和屈髋90°时内旋活动度(MIR-90°),并采用回归分析明确骨折移位对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③观察模拟屈髋活动时股骨髋臼接触点在股骨侧的分布,明确骨折移位诱发股髋撞击综合征的潜在好发部位。结果①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对股骨颈干角、前倾角、偏心距、轴向Alpha角均有显著影响,患侧颈干角较健侧平均增加5.1°,前倾角减少6.5°,偏心距减少8.2 mm,轴向Alpha角增加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中心位移距离平均为9.2 mm。患侧LCEA和ACEA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骨折后屈髋模拟活动度较健侧平均降低27.0°,MIR-90°较健侧平均降低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股骨前倾角、ACEA和股骨头中心位移距离对髋部活动有显著影响,其中前倾角变化影响最大,若前倾角减少超过7.1°提示屈髋活动度会降低至少20%以上。③骨折侧股骨髋臼撞击点分布更为广泛,其中屈髋撞击点较健侧向外上方延伸,屈髋90°内旋撞击点向内侧延伸。结论股骨颈外展嵌插型骨折前倾角减少7.1°以上会显著影响屈髋活动度且股髋撞击点分布范围扩散,建议内固定治疗时先行骨折复位。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器 股骨髋臼撞击 屈髋活动度 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