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PTX)对肾移植后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疗效及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PTX治疗的31例肾移植后PHPT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PTH)、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统计术后12个月时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PTX后血钙恢复正常和(或)PTH较术前下降>50%。结果术前血钙为(2.78±0.18)mmol/L,术后1周下降至(2.19±0.34)mmol/L(P<0.01);术前血磷为(0.76±0.16)mmol/L,术后1周升高至(0.97±0.26)mmol/L(P<0.01);术前PTH为(276.00±200.60)ng/L,术后1周下降至(46.62±104.36)ng/L(P<0.01);术前碱性磷酸酶为(261.59±236.95)U/L,术后3个月下降至(154.90±117.37)U/L(P<0.01)。术后1年内血肌酐及eGFR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X后12个月时手术成功率为90.3%,术后短暂性低钙血症、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声音嘶哑发生率分别为35.5%、3.2%、3.2%,未发生持续性低钙血症、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和手术相关死亡。结论PTX可快速、有效改善肾移植后高钙、低磷、高PTH和高碱性磷酸酶血症,是治疗肾移植后PHPT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且对移植肾功能无影响。

  • 标签: 肾移植 甲状旁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光眼小梁切除病人术后应用自行眼球按摩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本院行小梁切除的56例行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平衡贯序法分为参照组(n=28)和实验组(n=28)。参照组中采用家属协助眼球按摩护理,实验组中实施患者自行眼球按摩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功能性滤泡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眼压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功能性滤泡形成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自行眼球按摩护理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患者术后,有助于有效降低眼压,增加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术后 自行眼球按摩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60例,均来自本院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在2020年1月—2022年11月之间。随机分组,常规组中进入30例,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中进入30例,实施优质护理。结果:在两组的术后恢复指标中,优质组的术后第二天VAS评分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住院时间短,P<0.05。在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质组更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对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胆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感应激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LCSD)术前及术后的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特点,初步评价LCSD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06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LCSD治疗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和长QT综合征(LQTS)患者,LCSD手术指征为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服药后存在心律失常事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CSD术前及术后1个月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分析心率及运动耐量、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QTc间期、猝死风险评价指标。收集LCSD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的随访数据,随访内容包括有无心脏事件发生及药物调整。结果共纳入5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2例为CPVT、1例为LQT1、2例为LQT2。5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晕厥,初发症状年龄为12(10,16)岁,行LCSD年龄为21(16,26)岁。5例患者LCSD术后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基础心率无明显变化[术前(65.6±6.5)次/min比术后(68.0±11.1)次/min,P=0.57];运动耐量呈下降趋势[术前(12.1±2.8)MET比术后(10.5±2.4)MET,P=0.07]。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较前减少,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评分下降(例序1由术前4分降至术后3分,例序2由术前5分降至3分),3例LQTS患者QTc间期下降[术前基线心率QTc(546.6±72.3)ms比术后(493.0±61.1)ms,P=0.047,术前峰值心率QTc(516.3±73.7)ms比术后(486.7±64.2)ms,P=0.035]。猝死相关指标改善,T波电交替(TWA)呈下降趋势,且恢复阶段1 min内心率变化值(ΔHRR1)由术前(51.5±21.1)次/min降至术后(32.0±13.9)次/min(P=0.035)。随访1(1,4)年,5例患者均规律口服普萘洛尔,剂量调整至(37.0±21.7)mg/d,4例患者无心脏事件,仅1例因情绪激动发生心跳骤停导致心脏性猝死。结论LCSD手术对交感应激引起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平板运动试验分析初步示LCSD可在不影响心率的前提下,控制恶性心律失常,改善猝死预警指标。

  • 标签: 心律失常 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 平板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钳应用指征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42例产钳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窘迫占产钳助产指征的首位,无严重母婴并发症。结论产钳有风险,但是第二产程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低位产钳术 阴道助产
  • 简介:摘要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腔静脉。逐渐用于化疗、胃肠外营养、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PICC是当前医疗护理的新概念,是高科技时代在医疗护理领域里开发的一门新技术。它是中心静脉输液的可靠渠道,也是当今先进护理的必经之路。这项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国的静脉输液治疗与国外先进技术接轨。

  • 标签: PICC置管保护血管护理维护生活质量
  • 简介:为了减少病人在人流中的痛苦,我们于2002年开始试用氯胺酮加安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氯胺酮 安定 人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产后出血实施Bakri球囊宫腔填塞与子宫动脉结扎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展开分组研究,对照组行Bakri球囊宫腔填塞,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增加子宫动脉结扎,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更短,且中术后出血量更少,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Bakri球囊宫腔填塞与子宫动脉结扎的联合开展,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出血,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严重产后出血 Bakri球囊 子宫动脉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8月因人工股骨头置换56例于本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比组与研究组均在围期给予病人护理干预,对比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病人围期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治疗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对比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的治疗和护理内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抗感染以及咽鼓管吹张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鼓膜穿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鼓膜穿刺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结合系列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在其临床治疗中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术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白内障围期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2月-2023年10月期间诊治的白内障围期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与观察组(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眼部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探究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应用于白内障围期的效果。结果 对比眼部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围期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眼部指标。

  • 标签: []白内障围术期 多学科协作护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例患者在局麻下,在“ C”型臂 X线机透视引导下接受了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前进行心理疏导、手术体位耐受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部炎性反应,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等有效护理干预方法。 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 标签: 1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 2 椎体成形术 3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伴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巴彦淖尔市残联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白内障伴发闭角型青光眼46例(5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随访3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41眼(87.12%)视力提高;术后眼压(17.21±6.10)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31.40±6.92)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036,P=0.000)。术后49眼(98.00%)前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宽。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伴发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未见明显并发症。

  • 标签: 白内障,青光眼,闭角型,伴发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前房角分离术
  • 简介:摘要自2009年经口内镜下肌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首次应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其疗效与安全性已逐步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为更安全有效地实施手术,内镜医生不断进行探索,将传统POEM技术从三个方面更迭出新,即式改良、设备更新和适应证拓展。本文即介绍新型POEM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经口内镜下肌切口术 术式改良 设备更新 适应证拓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日间手术质量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行DSA日间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0月—2020年4月收治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5—10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的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查≥2次的比例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非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查≥2次比例为21.54%(14/65),高于对照组的8.20%(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9.04±2.10)分,高于对照组的(96.93±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的DSA患者日间手术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复查依从性和满意度。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日间手术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 依从性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