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合G207线长治过境公路会山底大桥的施工情况,就高翻模施工技术工艺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以期能为高桥梁施工提供帮助。

  • 标签: 高墩翻模 施工技术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抗震设计是一种基础的设计原则,它主要是基于震害经验建立起来的。运用符合工程规律和本质的方法,从宏观上控制设计对象。整体上看,抗震设计的首要任务,除了囊括桥位选择和桥型方案等内容外,必须考虑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选择以及连接等内容。本文中主要阐述山区高桥梁抗震设计措施。

  • 标签: 山区高墩桥梁 抗震设计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金属件的连接,一些金属焊接件在使用过程中被环境介质腐蚀,导致频繁故障,需要对焊接接头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

  • 标签: 碳钢接头 腐蚀行为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施工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直接关系到桥梁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实施。从人力资源调配、明确技术要点、落实养护工作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调控措施,确保了高施工的质量、提高了工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和改进,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标签: 高墩施工技术 路桥施工 路桥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并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后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4%和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指标评分上研究组为(26.8±3.2)分,与对照组(22.3±2.3)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中,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疗效相当,但是石膏固定疗法更能够提高老年患者主观指标评分,易于被其所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以盘兴铁路峡谷村特大桥为例,介绍了异形柱施工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框架整体式作业平台的柱施工技术。工程实践表明,相比传统的工法而言,基于框架整体式作业平台的柱工法,缩短了施工周期,增加了材料周转率,节约成本6500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有限切开)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接受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常规行切开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6/3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37),对照组分别为75.0%(27/36)、22.2%(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有限切开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兼备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疗法。

  • 标签: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有限切开 胫骨Pilon骨折 疗效
  • 简介:6月7日,兰考县政协主席吴长胜带领机关党支部全体在职党员到固阳镇端庄村集中开展“固定党日”活动。全体党员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诵读经典、上微党课、缴纳党费等活动,完成了本月固定党日规定动作。

  • 标签: 机关党支部 政协主席 兰考县 在职党员 入党誓词 规定动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时,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68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不同的内固定手术,研究组(34例),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34例),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更佳(P<0.05),骨折复位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在临床治疗时,对锁骨骨折患者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是有实质性的效果和临床价值的。

  • 标签: 锁骨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 克氏针髓内固定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有限切开)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接受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常规行切开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6/3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37),对照组分别为75.0%(27/36)、22.2%(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有限切开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兼备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疗法。

  • 标签: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有限切开 胫骨Pilon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根管内固定与美学微创治疗前牙楔状缺损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80例前牙楔状缺损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根管内固定与美学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治牙齿充填材料脱落情况及保存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管内固定与美学微创治疗前牙楔状缺损的疗效显著,对提高患者口腔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

  • 标签: 根管内固定 美学微创治疗 前牙楔状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考虑到电力计划和煤炭市场需求,锅炉用煤的种类难以确定。锅炉在燃烧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焦化,从而引起锅炉受热面结焦腐蚀。超临界1000 MW机组的调峰控制锅炉,在生产中出现了大量的结焦、落焦等问题。若不加以调节,则会造成装置失效,使装置的安全与稳定丧失。鉴于此,本文对锅炉受热面结焦腐蚀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及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 锅炉结焦腐蚀 结焦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锚钉位置及角度对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于2018年1月至12月因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在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严重骨缺损、翻修等其他损伤。使用术后肩关节CT测量锚钉位置及插入角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及Rowe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稳定性、活动度及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锚钉位置及角度与VAS评分及Rowe评分的关系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在85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的所有锚钉均在肩胛盂关节面上,28例患者的锚钉部分在肩胛盂关节面上,部分在肩胛盂边缘。两组的比较中,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29,P>0.05);所有锚钉均在肩胛盂关节面上的患者Rowe评分较高(t=-4.072,P<0.05)。通过术后Rowe评定分级对锚钉打入角度的反向比较中,2点、3点、4点和5点钟4个位点对应锚钉角度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312、0.885、0.775、0.934,均为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在合理插入角度范围内固定于肩胛盂边缘稍内侧的关节面上可以使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患者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而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关节镜 肩关节 脱位
  • 简介:摘要:为解决目前在输电线路等电位带电检修作业中普遍因输电线路档距大、坡度陡而无法直接将跟斗滑车悬挂于作业点位置的问题,研制出一种可以通过无人机提升并能固定在导线上的滑车。该滑车的成功研制,填补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在等电位带电作业在导线上悬挂滑车时受工具、地形局限的问题,省时省力、降低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风险、极大的提高了此项工作的效率。

  • 标签: 等电位 坡度陡 无人机 滑车
  •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睾丸切除术在小儿发育不良隐睾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在2015年3月-2017年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睾丸发育不良患儿病例中随机选择8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在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其中74中、轻度发育不良患儿,在征求家长意见后保留睾丸,采用经腹股沟睾丸降低固定术、腹腔镜微创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针对12例重度发育不良、睾丸萎缩患儿,腹外及腹内单侧隐睾均采取睾丸切除术治疗,而双侧发育不良采取腹腔镜微创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术后3-6个月对所有患儿实施超声检查,对患儿睾丸发育情况进行了解。结果入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接受睾丸切除术治疗患儿的健康睾丸能够正常发育;43例接受腹腔镜微创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的睾丸保留患儿中,39例未出现萎缩,4例部分萎缩;31例接受经腹股沟睾丸降低固定术治疗患儿中22例未出现萎缩,2例完全萎缩、部分萎缩7例,均未接受二次手术切除治疗。结论针对小儿发育不良隐睾治疗,需要依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治疗方法,针对中、轻度发育不良患儿采用腹腔镜微创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针对重度发育不良以及睾丸萎缩患儿,在征求患儿家属意见后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儿发育不良隐睾 睾丸切除术 开放手术 腹腔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肌皮瓣法及眶隔固定术应用于眼袋整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60例眼袋整形患者参与试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肌皮瓣法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肌皮瓣法及眶隔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眼袋整形患者采取改良肌皮瓣法及眶隔固定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眼袋整形 改良肌皮瓣法 眶隔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2例;年龄19~71岁[(49.2±14.9)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度33例,旋前外旋型4度13例。25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改良入路组),2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术后3 d和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术后患肢麻木及伤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1个月[(14.8±2.2)个月]。术后3 d两组VAS、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改良入路组VAS为3.0(3.0,4.0)分,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的4.0(3.0,5.0)分(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入路组背伸活动度为(11.8±2.8)°,显著大于传统入路组的(8.1±3.5)°(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Baird-Jack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传统入路组4例出现患肢麻木,2例伤口皮肤坏死,改良入路组无患肢麻木及伤口皮肤坏死出现(P<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与传统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具有疼痛减轻、踝关节背伸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踝关节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