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血管内再通术(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66例C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起始处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观察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结果66例患者中,58例(87.9%)血管再通成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4/66),其中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颈部切口肿胀压迫气管,均治愈。术后随访6~33个月,58例再通成功的患者中,34例临床症状改善,24例稳定;47例患者行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3例(原闭塞节段均在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床突段或以上)再闭塞,4例再狭窄,但均无明显症状。8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中,6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加重,出现新发脑梗死。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的CICAO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闭塞率较低,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慢性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血管内再通术(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66例C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起始处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观察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结果66例患者中,58例(87.9%)血管再通成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4/66),其中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颈部切口肿胀压迫气管,均治愈。术后随访6~33个月,58例再通成功的患者中,34例临床症状改善,24例稳定;47例患者行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3例(原闭塞节段均在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床突段或以上)再闭塞,4例再狭窄,但均无明显症状。8例血管再通失败的患者中,6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加重,出现新发脑梗死。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无残端或有残端呈非"锥形"改变的CICAO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闭塞率较低,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慢性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内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单中心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做功,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重度AS患者TAVR术前、术后的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6例因重度AS行TAVR治疗的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69.1±7.3)岁,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为[4.2 (1.1,9.2)]%。以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加外周收缩压估测的与心导管测得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压高度相关(r=0.918)。TAVR术后组舒张压、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及平均跨瓣压差均低于TAVR术前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心肌做功指标,校正后TAVR术后组GWW低于TAVR术前组,而GLS、GWE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结论通过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加外周收缩压这一无创方法能可靠地评估重度AS心肌做功。TAVR治疗后GWE显著提高,其中以GWW减少为主。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肌做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V4段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8±17)岁(范围:35~68岁),HUNT-HESS分级Ⅰ级24例,Ⅱ级15例。其中20例行单支架辅助栓塞,9例行多支架辅助栓塞,9例行半密网辅助栓塞,1例行密网支架辅助栓塞。收集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动脉瘤致密栓塞;发生术中并发症4例(10.3%,4/39),其中动脉瘤破裂2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7.7%,3/39),均为远期责任血管缺血(改良Rankin评分<2分)。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1个月(范围:12~29个月)。截至末次随访,动脉瘤复发10例,复发率为25.6%(10/39)。20例单支架辅助栓塞患者中,复发6例,发生并发症2例;9例多支架辅助栓塞患者中,复发3例,发生并发症4例;9例半密网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患者中,复发1例,发生并发症1例。结论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可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应根据患者血管结构、动脉瘤位置选择适合手术方式。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椎动脉V4段 支架辅助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的降低,TG、TC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TG、TC、LDL-C降低更加显著,HDL-C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方面,瑞舒伐他汀他汀钙于阿托伐他汀比较,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效的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钙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效果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