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HR-VWI)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75(53.27±6.22)岁。根据患者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且经HR-VWI检查后再次行CISS分型,对比HR-VWI检查前后CISS分型,分析血管成像特点,并根据患者斑块与缺血区责任动脉的关系分为责任斑块组(20例)与非责任斑块组(16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分析两组的HR-VWI特征。结果初步CISS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0例(33.33%),心源性卒中型(CS)6例(10.00%),穿支动脉病变型(PAD)17例(28.33%),其他病因型(OE)1例(1.67%),病因不确定型(UE)16例(26.67%)。60例患者HR-VWI检查后60.00%(36/60)分型一致,40.00%(24/60)分型不一致。HR-VWI检查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所占的比例升高了35.00%,穿支动脉病变型所占的比例下降23.33%,不明原因型所占的比例降低了13.33%,HR-VWI检查前后CISS分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3,P<0.05)。60例患者经HR-VWI检查颅内血管,30.00%(18例,25支)患者颅内血管未见明显异常,10.00%(6例,11支)患者发现管壁增厚,60.00%(36例,96支)患者颅内血管上发现粥样硬化斑块存在。责任斑块组管腔狭窄≥50%、斑块位置位于大脑中动脉、斑块明显强化者比例为40.00%(8/20)、55.00%(11/20)、50.00%(10/20),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6.25%(1/16)、25.00%(4/16)、6.25%(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8.730、8.048,均P<0.05);责任斑块组管壁面积为(14.33±2.87)mm2,高于非责任斑块组的(11.76±1.14)mm2;管腔面积为(2.96±0.40)mm2,低于非责任斑块组的(5.44±1.29)mm2;狭窄率为(70.44±3.96)%,高于非责任斑块组的(39.15±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8、8.147、28.654,均P<0.05),责任斑块组管腔狭窄以<50%位置,斑块位置多见大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斑块强化成明显强化,管壁面积较大,管腔面积较小,狭窄率较高。结论HR-VWI可识别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病变,评估动脉硬化血管状态,为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分辨率MRI(high resolution MRI,HR-MRI)在脑梗死患者颅内责任血管管壁特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13例,年龄22~75(58.4±6.00)岁,合并高血压者63例、糖尿病者44例、高脂血症者27例、心房颤动者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及HR-MRI影像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t、秩和检验。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中,52例患者的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MCA),28例为基底动脉(BA)。MCA狭窄患者位于背侧壁、下侧壁的斑块占比较高,BA狭窄患者的斑块则位于腹侧壁、背侧壁较多,两组患者的斑块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1,P=0.020)。责任血管为MCA的患者,多为皮层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灶;责任血管为BA的患者,多为桥旁脑梗死、小脑半球梗死。80例患者中,早期、中期、晚期患者分别为52例、18例、10例,其斑块强度逐渐降低,早期患者的斑块2级强化占比最高(χ2=26.510,P<0.001)。结论HR-MRI可清晰识别梗死患者颅内责任血管管壁特征,患者发病至检测的时间越短,其斑块强化程度越高,HR-MRI影像对于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高分辨MRI 颅内责任血管管壁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血管成像(HR-VWI)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硬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理情况分为动脉-动脉栓塞组(同一血管支配区存在单发皮层梗死或多发梗死)、穿支动脉受累组(豆纹动脉和脑桥旁支动脉供血区病变)。动脉-动脉栓塞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7~75岁;穿支动脉受累组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6~76岁。两组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HR-VWI检查,统计HR-VWI颅内动脉硬化检出情况,对比两组颅内动脉改变情况、颅内动脉硬化斑块形态相关指标,采用SPSS 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指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R-VWI、DSA检查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程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75/80)、100.00%(8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VWI检查颅内动脉硬化诊断狭窄程度Kappa指数(0.911)较高(P<0.05)。经HR-VWI检查,动脉-动脉栓塞组血管厚度为(0.42±0.08)mm、管腔内径为(2.28±0.64)mm、管腔面积为(4.51±1.28)mm2,穿支动脉受累组分别为(0.40±0.16)mm、(2.25±0.61)mm、(4.45±1.12)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斑块位置、重构形式、重构指数、强化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98、23.978、2.295、17.890,均P<0.05)。结论HR-VW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管壁结构及斑块形态相关信息,对临床诊治及病情评估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斑块
  • 简介: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当前工业生产比较注重压力容器,其这种神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中,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业安全以及焊接工艺质量。作为工业生产重要组成部分,压力容器加工生产需要注重焊接工艺技术,其关系着容器安全。基于此,本研究以压力容器不等厚管壁焊接工艺技术为对象,首先对焊接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了一些改进促使,希望可以提高压力容器焊接水平。

  • 标签: 压力容器 不等厚管壁 焊接工艺
  • 简介:摘要:通过开展切丝工序参数优化研究,探索切丝工序参数对烘后叶丝结构及贮丝烟丝结构的影响。经过研究测试得出:刀辊转速、推料板频率对烘后叶丝结构、贮丝烟丝结构有显著影响;当刀辊转速为400r/min,推料板频率为28Hz时,烘后叶丝整丝率、碎丝率,贮丝烟丝整丝率、碎丝率达到最优。

  • 标签: 刀辊转速 推料板频率 整丝率 碎丝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扫频源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仪CASIA 2与扫频源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 700测量眼前段结构参数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4—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95例(95眼),分别采用CASIA 2和IOLMaster 700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角膜曲率陡峭轴(Ks)、角膜曲率平坦轴(Kf)。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种仪器对CCT、ACD、LT、Ks、Kf测量结果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各参数测量结果在2种仪器间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法评价各参数测量结果在2种仪器之间的一致性。结果:CASIA 2和IOLMaster 700测量CCT、ACD、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4,P<0.001;t=8.52,P<0.001;t=-2.97,P=0.004);测量Ks、K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仪器间测量的CCT、ACD、LT、Ks、Kf均呈正相关(r=0.99、0.99、0.99、0.98、0.97,均P<0.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2种仪器测量CCT、ACD、LT差值的均数分别为-7.516 µm、0.043 mm、0.023 mm,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19.92,4.48)µm、(-0.055,0.139)mm、(-0.120,0.160)mm。2种仪器测量Ks、Kf差值的均数为0.028 D、0.061 D,95%LoA分别为(-0.65,0.77)D、(-0.52,0.58)D;在95%LoA外分别占了7.36%(7/95)、6.31%(6/95),一致性较差。结论:CASIA 2和IOL Master 700的眼前节参数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且一致性欠佳。

  • 标签: 眼前段参数 CASIA 2 IOLMaster 700 白内障
  • 简介:圆锥曲线中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繁,已成为一大热点.由于此类问题综合性强,且确定参数取值范围的不等关系也较为隐蔽,因而给解题带来了诸多困难.其实,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构造出合适的不等式.为此,我们有必要总结和归纳如何寻找或挖掘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的策略和方法.

  • 标签: 取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 分类例析 构造不等式 参数取值范围 不等关系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小血管病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作为预测脑小血管病的潜在标志物。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观察脑血管和全身血管状况的窗口。将传统的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技术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总结分析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在不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分型中的应用并做一综述,旨在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网膜血管 脑血管障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6年 11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后死亡率上,观察组为 2%,对照组为 1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 98%,对照组为 8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疾病恢复效果,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 老年 心血管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 MR胃癌患者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中扫描参数的优化选择。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经胃镜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40例进行术前MRI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提高信号平均采集次数(number of signal average,NSA),适当延长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及回波时间(echo time,TE);B组采用降低NSA,适当缩短TR及TE,两组的其余参数一致。A组的扫描时间约为14 min,B组的扫描时间约为7 min 12 s。测量每个患者IVIM-DWI序列(b=1200 t)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以及病灶的ADCslow、ADCfast、f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SNR、CNR、ADCslow、ADCfast、f值的差异,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A、B两组的SNR值分别为56.60±34.64、53.50±20.21,CNR值分别为44.95±18.52、41.38±31.72,ADCslow值分别为0.635±0.274、0.818±0.305,ADCfast值分别为6.100±1.075、6.471±1.549,f值分别为0.419±0.184、0.402±0.193,SNR、CNR、ADCslow、ADCfast、f值在A组与B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间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降低NSA并适当缩短TR、TE的扫描方案,不仅明显缩短扫描时间,而且图像质量还能满足诊断要求,从而提高胃癌患者接受MR检查的可行性。

  • 标签: 胃癌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参数优化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卒中患者的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和眼底照相检查,然后根据眼底照相图片半自动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按CSVD总负荷评分(0~4分)分成5等级,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采用Spearman线胜相关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CSVD总负荷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了206例患者,年龄(66±12)岁,根据CSVD评分分组,0、1、2、3和4分的患者分别有69、51、41、30和15例。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程在CSVD评分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CSVD评分分组中,中央动脉等效值(CRAE)[CSVD评分0~4分组分别为(126±12)μm,(118±11)μm,(108±11)μm,(99±8)μm,(90±7)μm,P<0.001]、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VR)[CSVD评分0~4分组分别为0.65±0.05,0.60±0.04,0.56±0.04,0.49±0.03,0.44±0.02,P<0.001]明显不同,随着CSVD评分的增加,动脉直径、动静脉的比值变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SVD总负荷与AVR具有相关性(r=0.818,P<0.001),构建线性回归方程模型,CSVD总负荷决定系数R2=0.694,高于腔隙、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及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决定系数。进一步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以及不同类型CSVD后,CSVD总负荷仍然是AVR的独立相关因素(β=-0.039,P<0.001,95%CI:-0.051~-0.028)。结论CSVD总负荷评分与视网膜动脉直径和AVR呈负相关,CSVD总负荷评分等级比单一类型CSVD能更好地反映脑微血管的病变程度。

  • 标签: 视网膜血管 脑小血管病 微血管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实施在貧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30例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指标以及不同贫血类型患者血红细胞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8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TIA或轻型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对每例患者完善磁共振成像和眼底照相检查,半自动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评估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血管弯曲度,观察眼底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软性渗出、动静脉交叉、静脉串珠的情况。根据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有无EPVS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眼底病变与EPVS之间的关系。对TIA和轻型卒中患者的EPVS进行计数及程度分级,并对EPVS的数量进行ln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EPVS的等级及数量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3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99例,TIA患者24例;无EPVS组52例,EPVS组71例。EPVS组患者在年龄[(68.61±12.71)岁与(63.37±13.53)岁,t=-2.198,P=0.030]、高血压病史[52例(73.2%)与25例(48.1%),χ2=8.118,P=0.004]、眼底血管瘤[17例(23.9%)与5例(9.6%),χ2=4.196,P=0.041]、眼动静脉交叉征比例[50例(70.4%)与8例(15.4%),χ2=36.488,P<0.05]、眼底动脉硬化程度[1(1,2)级与0(0,1)级,Z=-7.454,P<0.05]方面均高于非EPVS组;EPVS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entral retinal artery equivalent,CRAE;(106.31±15.02)mm与(113.89±11.86)mm,t=3.014,P=0.003]、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rteriole-to-venule ratio,AVR;0.54±0.07与0.59±0.05,t=4.553,P<0.05)均小于非EPVS组。回归分析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程度(OR=7.781,95%CI 2.876~21.055,P<0.05)和高血压病(OR=3.203,95%CI 1.049~9.777,P=0.041)是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有无EPVS的独立相关因素。EPVS的严重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64,P<0.05),与CRAE呈负相关(r=-0.287,P<0.05),与AVR呈负相关(r=-0.422,P<0.05)。ln转换后的EPVS数量与EPVS严重程度高度相关(r=0.972,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素后,ln转换后的EPVS数量与动静脉交叉征呈正相关(B=0.556,95%CI 0.203~0.910,P=0.003),与眼底动脉硬化呈正相关(B=0.417,95%CI 0.259~0.576,P<0.05),与AVR呈负相关(B=-4.213,95%CI-6.712~-1.714,P=0.001)。结论高血压病和眼底动脉硬化是TIA和轻型卒中患者EPVS的独立相关因素;TIA和轻型卒中患者EPVS的等级及数量与眼底病变有相关性,EPVS的数量越多,动静脉交叉征出现比例越高,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CRAE越小,AVR越小。

  • 标签: 血管周围间隙 视网膜 微血管 脑梗塞 眼底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共80例进行,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人积极采取院前综合护理急救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 标签: 脑血管 院前急救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吸氧的状况及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方法 对 80例心内科住院吸氧的患者进行随机调查,了解患者吸氧的状况及并做出质控评估及护理对策。结果 医嘱与执行一致的 20例,操作规范者 45例,患者舒适吸氧者 15例,不愿意吸氧及不愿配合的 32例,原因涉及无感觉、鼻塞、影响活动、心理障碍、经济负担等原因。结论 医患双方多种原因影响吸氧疗效,提高舒适度及质控是重要的保障。

  • 标签: 吸氧状况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CSVD早期的影像学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SVD早期的影像学评估逐渐从视觉分级评估发展到体积定量评估,从而更合理高效地评估CSVD的严重程度。本文现重点阐述一些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在CSVD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CSVD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评估方法和思路。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体积定量评估 机器学习 视觉分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对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免疫科的RPL患者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RPL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活产组和流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活产组348例,流产组312例。随孕周增加,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peak uterine artery systolic/end-diastolic velocity,S/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血流阻力指数(blood flow resistance index,RI)在两组中均呈下降趋势;与流产组相比,活产组子宫动脉S/D、PI和RI分别多下降3.462 1(95% CI=-6.483 5~0.440 8,P=0.025 2)、0.474 2(95% CI=-1.000 5~0.052 1,P=0.078 1)和0.054 6(95% CI=-0.111 5~0.002 4,P=0.060 9),孕早期活产组子宫动脉S/D、PI和RI下降速率较流产组高0.064 5(95% CI=0.013 6~0.115 9,P=0.014 5)、0.009 4(95% CI=0.000 5~0.018 4,P=0.039 4)和0.001 1(95% CI=0.000 1~0.002 0,P=0.032 2)。结论活产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下降速率较流产组更快,早孕期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对RPL患者妊娠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反复妊娠丢失 子宫动脉血流 妊娠结局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静脉压在心血管内科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当地医院心血管内科中顽固性高血压病32例、心力衰竭20例,心肌梗死8例患者行周围静脉压测定结果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是全身性疾病,伴有全身及局部体液因素异常,心脏后负荷加重,导致周围静脉压升高;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回心受阻,可引起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故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均可引起周围静脉压升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尤其是右室、下壁心肌梗死,在监测补液治疗有效。结论周围静脉压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治疗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周围静脉压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防治中运用川芎嗪的效果。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120例显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60)、干预组(n=60),常规组采取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治疗,干预组采取川芎嗪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干预组血管危象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7d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显微外科术后运用川芎嗪可提升血管危象防治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危象 川芎嗪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