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社会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主动探究能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科目,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更关乎到学生个人成绩的提高,老师要加强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改革,利用信息技术来调动起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实现了高中物理课堂氛围的转化。本文将主要围绕高中物理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探索。

  • 标签: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自主探究
  • 简介:摘要:数学课程的学习中,由于其抽象概念占比较大,且部分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空间想象力进行思维辅助,因此,对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达到锻炼和提升学生直观形象力的目的是目前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提升数学课程实际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高中数学 直观想象力 提升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社交焦虑水平大学生在加工不同情绪面孔时注意偏向的行为和眼动特点。方法根据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得分筛选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26人和27人,通过点探测任务测量被试在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同时记录被试在观察愤怒、厌恶和中性面孔时的眼动特征。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高社交焦虑组在面孔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分别为(0.97±0.10)和(0.93±0.15);高社交焦虑组在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分别为(660.97±125.38)ms和(687.81±150.90)ms,高社交焦虑被试对靶刺激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在不同一致性条件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率:F(1,51)=15.25,P<0.01;反应时:F(1,51)=7.85,P<0.01],低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不受一致性条件影响(均P>0.05)。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首次注视潜伏期和对中性面孔的首次注视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2)=15.01,P<0.01];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总注视次数与对中性面孔的总注视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2)=4.38,P<0.05]。结论不同社交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均表现出对情绪面孔的早期注意警觉和注意脱离困难,但只有高社交焦虑者在行为水平上表现出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 标签: 社交焦虑 注意偏向 眼动 警觉-回避 注意脱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