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基于此,在本文中从宣传推广、发展策略、人员培养等不同方面分析强化信息技术对医院信息化发展推动影响的对策,以期能够为医院信息化发展改革提供帮助。

  • 标签: 大数据技术 数据分析 医院信息平台
  • 简介:摘要:法医属于国家司法鉴定人员的一种,其需要同时具备法律知识以及医学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运用为相关案件侦办提供证据。法医物证鉴定属于证据鉴定中的一种,其在当前较多刑侦案件调查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应用的检测技术愈来愈多。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法医物证鉴定中DNA分析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法医物证DNA检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加强法医物证检测中相关技术的实践应用效果。

  • 标签: 法医 物证鉴定 检测技术 DNA技术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60例口腔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2例采用微创不翻瓣技术进行口腔种植,对照组采用常规翻瓣技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预后情况、种植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肿痛、术后抗生素、术后激素应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种植成功率为93.8%,对照组为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6.9%,对照组为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应用有显著疗效,手术时间短、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高,值得采用。

  • 标签: 微创不翻瓣技术 口腔种植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患者术中产后出血的抢救,各种压迫缝合技术的止血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56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产妇,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5月,随机分组,各28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宫腔纱条填塞术结合子宫动脉结扎法与B-Lynch缝合法,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产后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3.57%)更低,与对照组(21.43%)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背带式子宫缝合术 剖宫产术 术中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设计包括随机选择的患者样本,使用超声引导的经皮穿刺技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技术在提高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在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成功率方面。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技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穿刺 介入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膝关节骨创伤治疗期间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1-2022.12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评分与膝关节评分、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创伤治疗期间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效果明显,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创伤 关节镜 微创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对于肿瘤(CA)的病理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68例肿瘤患者,分别实施PAS染色、免疫组化技术检查、网状纤维染色和联合检查,分析不同检查结果。结果 诊断准确率方面,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是91.18%,PAS染色技术检查是92.65%,网状纤维染色技术检查是89.71%,联合检查是100%,联合检查比单一的免疫组化技术、PAS染色技术和网状纤维染色技术检查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免疫组化技术联合特殊染色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有助于诊断准确率提高,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肿瘤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 特殊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合压缩感知技术与敏感度编码技术的3D mDixon序列以及3D Vane序列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3.0 T MR对23名健康志愿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分别采用自由呼吸3D Vane、屏气3D mDixon sensitivity encoding (SENSE)与3D mDixon Compressed SENSE (CS,压缩感知)序列进行上腹部MR扫描,按照上述技术分为A、B、C组。由2名观测者分别对肝脏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并在肝门水平肝脏的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及其相应层面同一相位方向的右侧竖脊肌划定感兴趣区,测量三组图像肝脏及竖脊肌的信号值(signal,SI)、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值,分别计算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分别使用Wilcoxon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对三组肝脏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CNR及三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2名观测者对A、B、C三组图像的客观测量数据与图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和ICC值均大于0.75)。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0.56、4.7±0.56、4.7±0.56。B、C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的SNR、CNR分别为8.03±3.08、29.25±7.08、29.25±7.08、8.03±3.08;15.75±5.37、43.89±10.30、40.27±12.49、11.37±5.42;16.95±5.48、46.55±10.47、46.56±10.48、16.95±5.48。B、C组图像肝右叶前、后段的SNR、CNR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图像肝左叶内、外段SNR、CNR也均明显高于A组(P<0.05);B、C组间图像肝右叶前、后段、肝左叶内外段的质量评分及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Vane的扫描时间为111 s;相对于结合SENSE的3D mDixon序列,结合CS的3D mDixon序列扫描时间缩短约15.3% (15.1 s与13.1 s)。结论相对于自由呼吸3D Vane序列,屏气结合SENSE的3D mDixon序列与结合CS的3D mDixon序列能有效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提高图像质量,并且显著缩短扫描时间。而CS技术可以进一步缩短扫描时间(减少约15.3 %),对于难以坚持屏气15 s以上的患者的肝脏扫描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3D mDixon 压缩感知 肝脏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