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息肉初期阶段无显著症状,伴随病症进展,患者会出现腹胀、腹隐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消化出血、溃疡和糜烂等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手术目前临床治疗息肉主要手段。在行临床治疗同时,相应护理干预配合应用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内息肉摘除应用效果。

  • 标签: 消化内镜 胃息肉 病变性质 确诊辨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消化息肉病变性质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82例需要进行息肉活检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每例患者均白光检查,将发现息肉再行病理检查。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炎性息肉64例(78.05%),增生性息肉16例(19.51%),腺瘤性息肉2例(2.44%)。消化检查显示炎性息肉57例(69.51%),增生性息肉14例(17.07%),腺瘤性息肉0例。结论消化作为临床诊断息肉及其病变性质主要手段,仍然存在误诊和漏诊现象,因此应该努力发展消化技术,提高检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 标签: 胃息肉 消化内镜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癌变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结肠息肉治疗患者116例,根据病理检查分为高级别组57例,中级别组59例。对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息肉情况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于进行治疗,随访48w,统计复发情况。结果高级别组男性、便血、吸烟史、息肉多发息肉≥2cm者明显多于中低级别组,年龄明显高于中低级别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45岁、吸烟史和家族史、息肉多发结肠息肉癌变高危因素(P<0.05)。高级别组黏膜下层剥离治疗(EMR)和黏膜切除治疗(ESD)复发率分别为42.50%和5.88%,中低级别组分别为36.36%和23.08%,两组采用ESD复发率均明显小于EMR(P<0.05)。结论结肠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手术方式可以将息肉进行切除,其中ESD方式术后复发率较低,可以更好地预防及阻断癌变发展,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为患者选择较为合适治疗方法

  • 标签: 中老年 结肠息肉癌变 危险因素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癌变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结肠息肉治疗患者116例,根据病理检查分为高级别组57例,中级别组59例。对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息肉情况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于进行治疗,随访48w,统计复发情况。结果高级别组男性、便血、吸烟史、息肉多发息肉≥2cm者明显多于中低级别组,年龄明显高于中低级别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45岁、吸烟史和家族史、息肉多发结肠息肉癌变高危因素(P<0.05)。结论结肠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手术方式可以将息肉进行切除,可以更好地预防及阻断癌变发展,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为患者选择较为合适治疗方法

  • 标签: 中老年 结肠息肉癌变 危险因素 内镜治疗
  • 作者: 刘辰 刘特立 谢卿 张仲一 严昆 杨勇 刘毅强 杨志 张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超声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泌尿外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理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重复穿刺前行68Ga-PSMA PET/CT显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39例行前列腺重复穿刺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中位年龄65(46~81)岁。既往穿刺次数中位值1(1~3)次。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1.00(5.41~49.78)ng/ml;f/tPSA中位值0.15(0.01~16.50)ng/ml;前列腺体积中位值43.80(7.79~108.63)ml;PSA密度中位值0.24(0.09~2.31)ng/ml2。所有患者穿刺前行68Ga-PSMA PET/CT检查,然后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对患者68Ga-PSMA PET/CT图像进行视觉及半定量分析。视觉分析根据68Ga-PSMA在前列腺中摄取特征分为灶型、多灶型和不均匀型等亚组,分析不同亚组前列腺癌检出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68Ga-PSMA PET/CT半定量指标肿瘤最大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与正常前列腺本底摄取比值(SUVT/BGp)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结果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前列腺癌18例(46.2%),其中12例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影像特征灶型、多灶型、不均匀型者分别为12、7、20例,其检出前列腺癌分别为11、5、2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Vmax截断值5.3时,68Ga-PSMA PET/CT判断前列腺良恶性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85.7%,曲线下面积(AUC)0.979;SUVT/BGp截断值1.8时,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90.5%,AUC0.915。结论重复穿刺前行68Ga-PSMA PET/CT显像有助于预判前列腺病灶良恶性及检出前列腺癌病灶。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穿刺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经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1月于我院出生NRDS患儿96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n=48)与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经鼻持续气正压通气(NCPAP)治疗,试验组患儿在NIPPV治疗下联合经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P/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散发型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EN1)相关型泌素瘤临床特征,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卓-艾综合征临床表现且经病理确诊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患者,排除仅有高胃酸分泌表现而无NEN证据者以及合并其他非NEN肿瘤者。根据上述标准,收集2003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52例泌素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符合泌素瘤诊断标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患者,被诊断MEN1相关型泌素瘤:(1)经基因检测证实存在MEN1基因致病突变;(2)含有两个两个以上内分泌腺体NEN,即垂体、甲状旁腺、胸腺、胰腺以及肾上腺NEN;(3)发生NEN且至少一个一级亲属诊断MEN1。其余泌素瘤定义散发型泌素瘤。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散发型与MEN1相关型泌素瘤临床病理特征、下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52例泌素瘤患者中,散发型33例,MEN1相关型19例,散发型和MEN1相关型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腹泻(24/33,72.7%;17/19)和腹痛(19/33,57.6%;9/19)。与散发型泌素瘤相比,MEN1相关型诊断推迟时间更长[(7.4±4.9)年比(3.9±5.2)年,t=-2.355,P=0.022];多发肿瘤比例更高[9/19比15.2%(5/33),χ2=6.361,P=0.012];肿瘤最大径更短[(1.7±1.0)cm比(3.1±1.8)cm,t=2.942,P=0.005];肿瘤分级更低[G1:15/18比39.4%(13/33);G2:2/18比54.5%(18/33);G3:1/18比6.1%(2/33),Z=-2.766,P=0.006];血清泌素高于正常值10倍比例更低[2/17比56.0%(14/25),χ2=8.396,P=0.004];合并2型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概率更高[6/19比3.0%(1/33),χ2=6.163,P=0.013);出现肝转移比例更低[4/19比51.5%(17/33),χ2=4.648,P=0.031]。散发型与MEN1相关型泌素瘤在内无明显区别,均为高胃酸刺激黏膜粗大、红肿,可见、十二指肠多发溃疡。合并2型g-NET泌素瘤表现为底、多发息肉隆起性病。68Ga-SSR-PET-CT扫描对两种类型泌素瘤都有100%检出率,与MEN1相关型泌素瘤比较,18F-FDG-PET-CT扫描对散发型泌素瘤检出率更高[11/19比3/15,χ2=4.970,P=0.026]。在散发型泌素瘤患者中,19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例行内黏膜剥离,8例肝动脉栓塞(TAE),另有5例手术联合TAE治疗。在MEN1相关型泌素瘤患者中,13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另6例保守治疗。全部患者中位随访21.5(1~129)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88.4%。散发型与MEN1相关型泌素瘤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89.5%和80.0%(P=0.949);发生与未发生肝转移泌素瘤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76.2%比100%(P=0.0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散发型泌素瘤比较,MEN1相关型泌素瘤诊断延迟时间更长,肿瘤最大径更小,肿瘤分级更低,发生肝转移风险更低,且更易合并2型g-NET;两者生存相似。

  • 标签: 胃泌素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 散发型胃泌素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出血术后颅高压患者循证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脑出血术后颅高压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循证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后,其恢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抑郁与焦虑均得到了改善,其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颅高压患者循证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在手术恢复重要意义,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颅内高血压 循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三维重建模拟复位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 CAA)并评估钉治疗可复位型颈椎畸形不稳定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52例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资料,男28例,女24例;年龄18~64岁,平均46.7岁。术前将颈椎CT扫描数据(DICOM格式)导入Mimics15.0软件三维重建,以通过术前颈椎过伸侧位X线片获得CAA值作为中复位CAA目标区间上限,以CAA正常值140°作为下限,评估是否存在置入Magerl螺钉钉解剖条件,以钉存在时CAA值作为中复位角度。比较CAA术前、术后CT测量值及模拟目标值间差异。按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价置钉准确性,同时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Nurick评分差异。结果52例患者中35例经术前模拟评估存在可用钉。以中导航辅助判断钉金标准,其中37例Magerl螺钉固定(Magerl技术组),15例钉棒系统固定(钉棒技术组)。Magerl技术组模拟目标CAA值(150.1°±6.6°)与术后测量值(149.0°±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4,P=0.240);术后测量值较术前(124.0°±8.9°)显著增加(t=-13.499,P<0.001)。钉棒技术组模拟目标CAA值(150.4°±5.6°)与术后测量值(150.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9,P=0.754);术后测量值较术前(121.9°±8.3°)显著增加(t=-12.431,P<0.001)。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0.9)年(范围0.5~4年)。52例患者共置入106枚螺钉,其中Magerl技术组74枚,钉棒技术组32枚,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88枚,B级15枚,临床可接受率97.1%(103/106)。全部患者无一例发生椎动脉损伤、后组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术后NDI(9.7±6.4)和Nurick分级[(1.1±1.4)级]均较术前[27.4±8.7和(2.6±1.3)级]显著降低。结论术前模拟判断可用钉、提供中复位目标CAA值,并在计算机导航辅助纠正CAA单一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可复位型颈椎畸形不稳定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颈寰椎 枢椎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模拟数字转换
  • 作者: 宋锴 张宁 路菲 谢秀丽 刘森 罗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脊柱结核通常以脊柱局部症状及体征全身症状起,罕见情况若出现神经牵涉性疼痛,则可表现为腹部疼痛。我们报道1例以腹痛唯一首临床表现脊柱结核老年病例,患者病情迁延,反复多次就诊,最终通过细致查体发现阳性体征,进一步溯源,明确了病因。对症状不典型、不能用现有疾病解释老年患者,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是协助明确诊断重要方法。同时,应对慢性消耗性疾病老年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识别并干预其中可逆性因素。

  • 标签: 结核,脊柱 腹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用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治疗方法。患者术前护理和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对手术程序认知和配合熟练程度,会直接关连到病人中护理质量和手术效果,影响到病人术后康复。因此,做好术前护理和中配合,掌握围手术期可阶段护理要点至关重要。本文就膝关节下自体组织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护理问题作一回顾和探讨。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镜 自体组织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腹腔手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连续收治78例CRL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26例,年龄(56.8±9.9)岁。依据肝切除手术方式分成腹腔组(n=26)和开腹组(n=5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肝切除范围大小、术后肝功能和并发症等,随访并比较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肝切除范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腹组术前辅助化疗比例高于腹腔组,肝转移病灶直径大于腹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组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502.2±115.3)U/L、(570.4±132.4)U/L,优于开腹组(683.9±150.1)U/L、(739.5±230.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组术后第3天ALT、AST分别为(263.3±83.3)U/L、(271.4±87.3)U/L,优于开腹组(410.8±128.4)U/L、(489.1±125.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15.4%),开腹组发生并发症19例(36.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腹腔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复发率和肝外转移率优于开腹组,生存时间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手术治疗CRLM肝功能、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开腹手术,腹腔手术治疗CRLM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内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应用价值。方法:介于2022年7月-2023年6月时期共纳入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组予以常规措施,后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清洗清洁、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洁合格率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操作流程、环境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管理3个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护理干预对其内表面消毒合格率及护理质量提升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

  • 标签: 内镜 清洗消毒 质量控制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腹腔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治疗肿瘤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65例腹腔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治疗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9例。年龄(56.6±14.1)岁,体质指数(25.7±3.3)kg/m2;左肾肿瘤30例,右肾肿瘤35例。患者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59例0分,6例1分;肿瘤最大径(2.3±1.0)cm(1.0~5.0 cm)。R.E.N.A.L.评分4~6分41例,7~9分23例,10~12分1例。腹腔微波消融肾肿瘤后行肾部分切除。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应用CTMRI定期随访评估预后。结果患者手术时间(76.6±19.4)min(40~120 min)。中中位出血量20 ml(5~5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 d(3~6 d),并发症Clavien Ⅰ级11例(发热、恶心呕吐、腰部疼痛),无Ⅱ级及以上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示,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切缘阳性,肾透明细胞46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病理分期:T1a期42例,T1b期4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HO/ISUP)病理分级:1级21例,2级23例,3级2例];1型乳头状肾细胞2例(均为T1a期,1级);2型乳头状肾细胞1例(T1b期,2级);肾嫌色细胞2例(均为T1a期);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1例;腺癌2例(结合直肠癌术后病史,考虑转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嗜酸细胞瘤2例;乳头状腺瘤1例;良性肾囊肿1例;肾血管瘤伴钙化1例。术后中位随访24个月(1~42个月),63例患者存活,2例死亡(1例因心脏疾病,1例因直肠癌转移)。结合术后影像学复查,其他患者均未见肾肿瘤复发和转移征象。定期复查肾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腹腔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治疗肿瘤安全性和疗效良好,中出血少,对肾功能影响,并发症少,且不影响术后病理诊断,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选择。

  • 标签: 肾肿瘤 微波消融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在糖尿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糖尿社区慢性病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基础增加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管理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联合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于糖尿社区慢性病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 糖尿病 社区慢性病管理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