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脏小胆管为主要靶器官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在我国PBC并非罕见,但PBC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仍待提升,为进一步规范我国PB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及指南的基础上,撰写了本规范,旨在提高临床医生认识PBC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水平,以期对其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和科学的随访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诊断 治疗 预后
  • 作者: 杨红艳 赵丽伶 张蜀澜 胡朝军 曾小峰 张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研究中心)100730 杨红艳现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血液风湿科,西宁 810007,清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风湿免疫科 102218,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研究中心)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2型、4型、9型(AMA-M2、M4、M9)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检测的AMA亚型(M2、M4、M9)的1 36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AMA亚型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的分布及各亚型在PBC诊断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并对非PBC且AMA亚型阳性的患者诊断进行分析。无序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M±SD表示。结果在1 367例患者中AMA亚型阳性为236例,其中,男性AMA亚型阳性率为9.41% (37例),女性为20.43%(199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92,P<0.01)。AMA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30~65岁(193/965,占20.00%),7~29岁(17/155,占10.97%),66~91岁(26/247,占10.53%),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9,P<0.01)。在236例AMA亚型阳性患者中,PBC为110例,分别计算各亚型在PBC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得出:AMA-M2灵敏度最高[94.64%(106/112)],同时特异度也较高[92.35%(1 159/1 255)];AMA-M4特异度最高[99.12%(1 244/1 255)],灵敏度不佳[15.18%(17/112)];联合检测各亚型灵敏度及特异度性没有明显提高。其他疾病亦可出现AMA亚型阳性,且以AMA-M2为主。结论AMA亚型阳性患者以女性为主,主要分布在30~65岁。AMA-M2在各亚型中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对PBC最具诊断价值。

  • 标签: 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蛋白质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协和医院根据巴塞罗那标准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干预方式为MMF(0.75~1.5 g/d)联合UDCA(13~15 mg·kg-1·d-1)治疗,观察期为至少12个月。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参照既往报道的巴塞罗那标准7个应答标准评价生化应答率。治疗后与基线指标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2组独立样本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纳入29例PBC患者,最终有17例患者联合治疗满12个月。治疗后3个月血清ALP较基线显著下降[(369±184) U/L和(309±148) U/L,t=2.149,P=0.045],3个月后该统计学差异消失。治疗6个月后GGT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6.5(205.5,414.0) U/L和217.5(173.8,391.8) U/L,Z=-2.334,P=0.018],且持续至用药后12个月。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在联合治疗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ST、TBil、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应答标准评估疗效,应答率在9.5%~23.5%。结论UDCA联合MMF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患者疗效欠佳,这可能与联合治疗干预时机有关。早期识别UDCA应答不佳的患者,用更高质量的研究验证联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胆管炎,原发性 熊去氧胆酸 吗替麦考酚酯 应答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