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行激光光凝术后的ROP儿童25例(50眼)为ROP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儿童23例(46眼)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分析时转换为LogMAR视力。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儿童的各种角膜参数: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角膜曲率的最大值(K1)和最小值(K2)、平均角膜曲率(Avg);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的陡峭半径(rs)、平坦半径(rf)、非球面参数(e)。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ROP组儿童BCVA(LogMAR) (0.24±0.25)较对照组儿童(0.07±0.10)差,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03)。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均比对照组儿童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1(角膜前表面3、5、7 mm,角膜后表面3、5、7 mm):t=3.139、3.050、2.710,-4.216、-3.821、-2.474;K2:t=2.816、2.688、2.286,-4.252、-3.883、-3.178;Avg:t=3.190、3.041、2.649,-4.848、-4.271、-3.121。均P<0.05]。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形态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f(角膜前表面6、8 mm,角膜后表面6、8 mm):t=3.395、3.354,-4.427、-4.613;rs:t=2.928、2.807,-4.055、-4.175;e:t=3.437、3.991,2.268、4.355,均P<0.05]。结论: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是研究ROP激光光凝术后全角膜发育方面的有利工具。ROP激光光凝术后早产儿儿童与足月产儿童相比,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的屈光力更大,BCVA更差,在视觉发育过程中更易发生屈光不正等视功能改变。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角膜地形图 角膜屈光度 角膜形态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仍是目前ROP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应用,为临床治疗ROP提供了新方法。但其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法的把控仍存在诸多不当和偏差,导致抗VEGF药物在ROP治疗上的泛化和滥用现象。本文基于国内外ROP相关研究,对治疗指征、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客观评价,以期同道严控ROP治疗指征,科学、严谨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造福于患儿。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光凝固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单次激光光凝或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黄斑形态和视力改变。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4—8月深圳市眼科医院有单次激光光凝或IVR治疗史的4~10岁ROP患儿14例23眼作为ROP组,其中单纯激光光凝9例14眼作为激光光凝组,IVR 5例9眼作为玻璃体腔注射组。同期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产正常儿童8例16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A的3 mm×3 mm扫描模式测量各组患儿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VD)及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PD);利用其B-scan模式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检查并记录所有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OCTA图像显示ROP组FAZ区域较对照组小,FAZ形态较对照组不规则,CF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激光光凝组黄斑中心凹陷变浅,轮廓接近消失。ROP组FAZ面积、FAZ形态指数、VD和PD分别为(0.09±0.08)mm2、0.51±0.25、(19.18±2.50)mm/mm2和0.35±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2±0.08)mm2、0.68±0.07、(20.94±0.93)mm/mm2和0.38±0.02,ROP组CFT为(215.00±21.32)μ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4.29±20.2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3、-3.14、-3.02、-2.52、8.91,均P<0.05)。2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7)。激光光凝组CFT较玻璃体腔注射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1)。结论单次激光光凝或IVR史ROP患儿黄斑区形态存在明显改变,但BCVA并未因此受到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引起儿童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ROP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及临床应用使ROP的治疗模式发生了转变,因其治疗便捷、疗效明确的优势,已成为ROP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由于ROP患儿存在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进入血液循环一过性地降低血液中VEGF水平,理论上可能会对ROP患儿各器官(尤其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重视抗VEGF药物对ROP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严格把握其适应证,规范其临床应用,不断提高ROP的总体疗效。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生成抑制剂 神经发育 述评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危险因素包括过度吸氧、营养不良、感染、炎症等,其中炎症对ROP的影响受到更多关注。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蛋白,参与新生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其可能通过促进VEGF表达、参与并加重炎症反应、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及诱导细胞凋亡在ROP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了解TNF-α与ROP相关性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可为进一步研究ROP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病因学 肿瘤坏死因子α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MIVS)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早期干预失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27G-MIVS联合IVR治疗的早期干预失败ROP患儿11例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7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平均出生胎龄(28.12±0.90)周;平均出生体重(1 023.64±200.96)g。首次干预前1区3期伴附加病变(plus)2只眼;2区3期伴plus 10只眼;急进性后部型ROP 2只眼。行激光光凝治疗6只眼;光凝联合IVR治疗8只眼。14只眼中,4A、4B期分别为6、8只眼。首次干预至接受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44±9.21)周;手术时平均矫正胎龄(48.02±8.09)周。患眼均行标准巩膜三切口局部27G-MIVS。手术中仅行局部玻璃体切除,以松解清除视盘、黄斑前和嵴周围纤维血管增生;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3 ml(含雷珠单抗0.3 mg)。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36±8.34)个月。随访时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病变进展控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手术过程顺利,均未出现手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2.86±9.35)min。末次随访时,14只眼中,病变进展控制12只眼(85.71%),其中黄斑区复位8只眼(57.14%,8/14),黄斑牵拉移位4只眼(28.57%,4/14 )。病变未控制2只眼,其中视网膜脱离复发、并发虹膜后粘连和白内障1只眼;手术后7个月出现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1只眼。结论局部27G-MIVS联合IVR治疗早期干预失败后ROP安全有效。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外科学 早产儿视网膜病/药物疗法 玻璃体切除术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LP)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史患儿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且有LP和IVR治疗史的ROP患儿35例7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36只眼,女性17例34只眼;年龄(5.54±1.04)岁。根据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LP组、IVR组,分别为18例36只眼和17例34只眼。两组患儿年龄(t=-1.956)、性别构成比(χ2=0.030 )、出生胎龄(t=-1.316)、出生体重(t=-1.0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862、0.197、0.297)。所有患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Cirrus HD-OCT 5000的黄斑立方体512×128模式对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14.13 mm2椭圆环形区域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获得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6个扇形区以及平均、最小mGCIPL厚度。两组间mGCIPL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GCIPL厚度与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LP组比较,IVR组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区域以及平均、最小mGCIPL厚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4、6.719、7.682、7.697、5.151、5.008、7.148、6.581,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GCIPL厚度与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接受IVR治疗的ROP患儿mGCIPL厚度较接受LP治疗者更薄。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激光凝固术 血管生成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