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恢复期血浆治疗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集出院2周后恢复期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200~400 mL,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及抗体检测后,输注于16例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观察患者输注血浆后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血浆输注总量、平均抗体浓度、抗体输注总量及输注血浆前后1 d和3 d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及乳酸(Lac)的变化率。结果①患者特征:16例患者中有5例(31.25%)为重型,11例(68.75%)为危重型;62.50%(10/16)的病例存在基础疾病;危重型患者中有创呼吸机使用比例为90.91%(10/11),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使用比例为45.46%(5/11)。②恢复期血浆抗体浓度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本研究中输注的恢复期血浆抗体浓度在10.93~114.70 kAU/L,平均(56.44±39.40) kAU/L。有10例患者在恢复期血浆输注前2019-nCoV核酸检测呈持续阳性(可统计核酸转阴时间),其中8例患者在输注血浆后2~8 d核酸转阴,且重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较危重型明显缩短〔2(2~3)d比5(3~8)d,P=0.036〕;2例危重型患者输注的血浆抗体浓度较低,病毒未转阴,分别在血浆输注后3 d和6 d死亡。③实验室检测指标:恢复期血浆输注前后1 d WBC的变化率(0.81±0.28比1.00)、NEU的变化率(0.75±0.33比1.00)均明显降低(均P<0.05),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患者的CRP水平在输注后1 d下降至输注前的约63%(P=0.017)。未观察到恢复期血浆输注过程中及输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多数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患者2019-nCoV核酸转阴时间在输注后2~8 d,且重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较危重型更短;恢复期血浆治疗可降低患者CRP水平,治疗期间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恢复期血浆抗体水平可能是影响输注后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因素之一,检测并筛选高滴度的恢复期血浆,并早期应用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有望提高恢复期血浆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恢复期血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和抗体浓度 核酸转阴时间 C -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意义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命意义及自尊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9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意义治疗进行干预。采用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量表和自尊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生命意义量表和自尊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接受意义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以及自尊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义治疗可以协助晚期肺癌患者体会及发现自身在疾病不同情景下的生命意义,从而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值得应用于终末期癌症患者的护理中。

  • 标签: 肺肿瘤 意义治疗 生命意义 自尊
  • 简介:摘要送电线路在初设选线期间难以完全躲避膨润土出露地区,通常杆塔地基断续发现膨润土出露,改线既会造成工期延长,又带来经济损失。施工图勘察阶段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完全取得膨润土设计参数,如何合理地处理杆塔地基就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通过膨润土地基的破坏机理分析,借鉴膨胀土和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提出杆塔在膨润土地区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输电线路 膨润土地基 地基处理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某光伏场地勘察和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的地质条件变化,得出了同一场地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基土冻胀等级。从分析影响地基土冻胀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出了勘察建议。

  • 标签: 桩基冻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送电线路在初设选线期间难以完全躲避膨润土出露地区,通常杆塔地基断续发现膨润土出露,改线既会造成工期延长,又带来经济损失。施工图勘察阶段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完全取得膨润土设计参数,如何合理地处理杆塔地基就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通过膨润土地基的破坏机理分析,借鉴膨胀土和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提出杆塔在膨润土地区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输电线路 膨润土地基 地基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时间以及HER-2突变对中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3—2018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伴HER-2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预后。结果HER-2基因在NSCLC患者总突变率为5.8%(28/482),其中有肿瘤家族史的高于无者(14.0%∶4.0%, P<0.001),伴淋巴结转移的高于无者(7.4%∶1.5%, P=0.015),伴骨转移的高于无者(10.3%∶3.5%, P=0.002),伴脑转移的突变率高于无者(10.8%∶4.6%, P=0.023),Ⅲ~Ⅳ期的高于Ⅰ~Ⅱ期者(7.4%∶0.0%, P=0.005),EGFR阴性的高于EGFR阳性者(10.7%∶0.0%, P<0.001)。28例HER-2突变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0个月,采用一线化疗的Ⅲ~Ⅳ期肺腺癌患者中伴随HER-2基因突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短于无者(4个月∶5个月,P=0.003)。结论HER-2突变多发生于有肿瘤家族史、伴淋巴结转移、脑转移、骨转移、Ⅲ~Ⅳ期的NSCLC患者中,且HER-2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突变相互排斥,HER-2突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HER-2突变 EGFR突变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在我国公路交通体系建设过程中,公路桥梁建设十分重要。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离不开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钢纤维混凝土属于一种新型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可对外力进行限制,从而避免基体中裂缝的扩展。因此,对公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可提升公路桥梁建设的稳定性,为我国整体交通运输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 标签: 钢纤维混凝土 施工技术 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