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液压AGC控制技术是现代轧钢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控制效果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对AGC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对轧机厚度偏差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详细探讨了反馈式AGC,前馈式AGC,厚度计式AGC的不同与优缺点。通过对几种AGC控制方式的分析,了解了轧机液压AGC系统的组成,并分析了液压AGC系统的调节方式和基本的控制原理。本文针对AGC的原理及控制中的一些常用技术进行理论研究,为今后轧机液压AGC控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 标签: 精轧 液压AGC 厚度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化的房建工程施工当中,对于后浇的技术应用是相对广泛的,其中包含地下室顶板、底板、内墙和外墙等多个部位,对于房建工程的施工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对房建质量会产生相当大的威胁和隐患,影响到整体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建筑工程中的后浇施工技术,减少不良事故发生的概率。

  • 标签: 建筑工程 后浇带施工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前,由于住房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住宅混凝土结构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在追求施工品质与层数的前提下,高层结构的开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使用寿命和使用的重要问题。同时,采用后浇条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因混凝土而引起的收缩开裂。

  • 标签: 土建施工 后浇带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大鼠胫骨生长软骨细胞自噬功能改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4周龄SD幼鼠20只,分为假手术组(暴露左侧输尿管,10只)和CRI组(结扎左侧输尿管,10只)。术后6周处死大鼠前收集24 h尿液并检测总蛋白,处死大鼠后心腔取血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浓度;取双侧胫骨近端固定脱钙制作组织学切片,番红固绿染色观测胫骨生长增殖区软骨细胞柱细胞数量,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细胞自噬指标轻链蛋白3(LC-3)的细胞表达率,Tunel技术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细胞糖原指标糖原蛋白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RI组24 h尿蛋白[(163.5±11.3)mg比(38.6±9.8)mg,t=25.620,P<0.001],血肌酐[(67.3±16.2)μmol/L比(28.4±11.5)μmol/L,t=5.974,P<0.001],血尿素氮[(16.4±6.4)mmol/L比(4.8±2.0)mmol/L,t=5.198,P<0.001]均增高;CRI组胫骨生长增殖区软骨细胞柱细胞数量减少[(4.2±2.1)个比(9.1±3.8)个,t=3.109,P=0.006],软骨细胞LC-3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27.2±12.6)%比(51.4±18.2)%,t=3.457,P=0.003],糖原蛋白1累积增多[(6.1±2.5)分比(3.5±1.8)分,t=2.669,P=0.016],凋亡率增高[(17.2±4.8)%比(5.1±3.4)%,t=6.505,P<0.001]。结论肾功能不全大鼠胫骨生长软骨细胞自噬功能下降,糖原累积增多,凋亡率增高,软骨细胞数量减少。

  • 标签: 肾机能不全 生长板 自噬 糖原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成形缝合术,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成形缝合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损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下 半月板切除术 半月板成形缝合术 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钛缆环扎加克氏针张力用于复杂髌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复杂髌骨骨折患者66例进行研究,对照组(仅行克氏针张力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钛缆环扎加克氏针张力治疗)各33例均是随机划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肢体功能恢复评分较高(P<0.05)。结论:钛缆环扎加克氏针张力内固定对复杂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能够加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钛缆环扎 克氏针张力带 复杂髌骨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幼鼠脊柱椎体生长区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受体表达对椎体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只2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每组20只,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假手术组大鼠切开暴露左侧输尿管后缝合,模型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治疗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并用依那普利治疗。术后4周,3组各处死10只大鼠并检测其血PTHrp浓度。拍摄脊柱正位X线片测量腰椎1~腰椎6长度,组织学切片观测脊柱椎体生长增殖区组成细胞柱的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椎体生长区PTHrp受体表达。将每组剩余大鼠处死后提取椎体生长区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P3代,原位杂交检测PTHrp受体mRNA表达,并应用PCR行定量分析;免疫荧光检测PTHrp受体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blot行定量分析。应用EDU技术检测细胞24 h增殖率。最后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PTHrp浓度分别为(0.48±0.14)ng/L、(1.05±0.21)ng/L和(0.70±0.19)ng/L,另两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腰椎1~腰椎6长度分别为(44.6±11.5)mm和(46.8±13.5)mm,均较假手术组(58.1±9.6)mm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治疗组椎体生长增殖区细胞柱细胞数分别为(2.3±1.1)个和(2.1±1.4)个,均较假手术组(4.1±1.2)个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假手术组PTHrp受体高表达,定量分析评分为(7.1±1.8)分;治疗组次之,为(5.4±2.1)分,模型组表达最少,为(3.6±1.9)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治疗组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内PTHrp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4±0.14和0.36±0.13,均低于假手术组1.01±0.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治疗组细胞24 h增殖率分别为(8.7±2.6)%和(14.3±7.1)%,均低于假手术组(21.4±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幼鼠血液PTHrp浓度增高,椎体生长区软骨细胞PTHrp受体由于负反馈原因表达减少,PTHrp无法发挥促进增殖作用,最终导致椎体发育障碍。

  • 标签: 肾机能不全,慢性 脊柱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质 生长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临床分离的纹棒杆菌的耐药性及协同溶血活性,进一步认识其临床意义及致病性。方法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样本中共分离500株纹棒杆菌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协同溶血试验检测纹棒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的协同溶血活性。结果500株纹棒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复方磺胺甲唑、红霉素、亚胺培南和克林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为41.8%;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依据耐药表型进行分类,500株纹棒杆菌分离株可划分为19个耐药表型,主要耐药表型为R1型(198株,39.6%),该型菌株对除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之外的所有测试抗菌药物均耐药或中介。500株菌株中分别有79.0%(395株)和78.6%(393株)的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协同溶血活性;与两类菌株协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的393株菌株耐药表型集中在R1~R5型,其中99.7%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表型。结论纹棒杆菌临床分离株多为多重耐药株,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多数纹棒杆菌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溶血活性。临床样本中同时检出纹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铜绿假单胞菌时,要关注纹棒杆菌的致病性。

  • 标签: 棒杆菌属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协同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