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浙江省北部区域(嘉兴市和湖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流行株的分子传播网络,探索HIV-1在该区域的传播特征。方法以2017年嘉兴市和湖州市新诊断的37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样并收集其基本人口学及流行病学信息。从血浆中提取RNA,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 pol区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判定亚型。计算两两序列间的基因距离,筛选最佳基因遗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成功获得336份样本的pol区基因序列,共检出11种亚型,以流行重组(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07_BC亚型[40.8%(137/336)]和CRF01_AE亚型[31.2%(105/336)]为主。以1.0%的基因遗传距离阈值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119例患者共形成38个分子簇(簇内患者数为2~28例),以男性为主[82.4%(98/119)] ,以年龄≥40岁者居多[52.9%(63/119)],主要感染CRF07_BC亚型[57.1%(68/119)]和CRF01_AE亚型[24.4%(29/119)],其中CRF07_BC入网率[49.6%(68/137)]高于CRF01_AE入网率[27.6%(2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22);存在2个较大分子簇C1(含28例患者)和C2(含11例患者),C1中男男同性传播占60.7%(17/28),C2中男男同性传播有7例。高传播风险病例普遍通过手机交友软件在本地或邻近城市寻找性伴侣,所感染的HIV-1序列多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北京市和杭州市等)的HIV-1毒株序列存在较高同源性。结论浙江省嘉兴市和湖州市的HIV-1亚型多样,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该地区HIV-1传播网络特征复杂,其中高传播风险病例可能是导致浙江省北部区域HIV-1流行的关键因素,因此亟需深化传播网络监测体系,及时制订精准干预和防治策略。

  • 标签: HIV-1 亚型 HIV分子传播网络 度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西南山区(丽水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收集丽水市2020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AIDS感染病例血样共147例,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HIVDB在线分析治疗前耐药突变及耐药水平;计算两两序列间基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确定最佳GD阈值,通过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成功得到134条pol基因序列,共发现9种亚型,以CRF08_BC (34.33%,46/134),CRF01_AE (29.85%,40/134)和CRF07_BC (23.88%,32/134)为主,年龄、户籍地、教育程度和传播途径对亚型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19个样本存在耐药,治疗前人群耐药率为14.18%(19/134)。以GD阈值为1.2%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图,形成15个分子簇(簇内患者数2~29例),入网率49.25%(66/134),入网病例以男性(75.76%,50/66)、异性性传播(81.82%,54/66)和感染CRF08_BC(50.00%,33/66)为主。发现一个包含29个病例(其中2例暗娼)的CRF08_BC较大分子簇(平均度值22.7),簇内病例集中在S县,平均年龄57.21岁,异性性传播为主(96.55%, 28/29),包括7例耐药病例,簇内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与云南流行株的关联性最高。结论浙西南山区(丽水市)HIV-1亚型多元,治疗前耐药达到较高水平,发现特定区域存在以老年嫖客为聚集特征的分子传播簇,急需制定和实施精准干预策略,遏制HIV的传播。

  • 标签: HIV-1 亚型 分子传播网络 传播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男同性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初始治疗1年的耐药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2015年11日至12月31日在浙江省加入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1 605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的耐药发生情况和耐药亚型分布。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1年后,病毒抑制失败患者27例,耐药发生14例,耐药发生比例为0.9%。14例耐药患者对19种药品的耐药分析显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物(NNRTI)中,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仑(EFV)的耐药率均为100.0%,高度耐药比例分别为100.0%和92.9%;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物(NRTI)中,阿巴卡韦的耐药率最高,为71.4%(10/14);蛋白酶抑制药物(PIs)均不耐药。NRTI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最多的为M184V(8个),NNRTI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最多的为K103N(6个)。病毒亚型分布中,CRF01_AE亚型占78.6%(11/14),CRF07_BC亚型占14.3%(2/14),BC亚型占7.1%(1/14)。结论浙江省MSM人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第1年耐药发生比例较低,但耐药分布不均衡,临床常用的EFV和NVP耐药比例为100.0%,PIs均不耐药。提示应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发生。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男男同性恋人群 抗病毒治疗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12~30岁学生MSM HIV-1亚型及传播簇的特征。方法以2013-2015年浙江省新确诊290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学生HIV感染者(学生MSM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收集流行病学相关信息,从采集的血浆中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和分子传播簇分析。结果290例学生MSM感染者中,杭州市确诊的占50.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1.0%。成功获取178例序列,有10种亚型,以CRF01_AE (49.4%,88/178)和CRF07_BC (39.3%,70/178)亚型为主。共形成18个分子传播簇(簇大小:2~4例/簇),成簇比例为23.6%(42/178),簇内学生MSM感染者所在学校为同一县(区、市)的占61.9%(26/42),其性伴类型为学生和非学生并存。中学生MSM感染者的成簇比例为38.2%(13/34),高于大学生MSM感染者的成簇比例20.1%(29/144)( χ2=4.996,P<0.05)。结论2013-2015年浙江省学生MSM感染者的HIV-1亚型多样,提示HIV-1感染来源的多样化,HIV-1分子传播簇内的毒株呈现地理的相对聚集性,应加强性伴追踪和针对性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 标签: 艾滋病病毒1型 男男性行为人群 学生 分子传播簇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免法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阳转病例进行新发感染的估判,并对其他生物学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方法对浙江省2019年MSM阳转率观察队列中发现的15例阳转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暴露史和确证阳性时间计算检测阳转间隔时间。使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免法(LAg-Avidity EIA)、免疫印迹法、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对相应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各检测结果与新发感染估判的关联,用McNermar检验一致性。结果15例病例的年龄为(31.5±8.0)岁,范围为24~57岁;HIV阳转间隔时间M(P25,P75)为134(89,180)d,最短为40 d,最长为366 d。LAg-Avidity EIA检测为新发感染的7例,长期感染的8例,与检测阳转间隔时间符合率为86.67%,kappa值为0.73。免疫印迹法条带p31、p51、p66、gp120中缺至少2个条带的样本为新发感染者的比例高于长期感染者(P=0.029)。LAg检测判定的新发感染和长期感染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结果(P=0.533)和病毒载量(P=0.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免法结合暴露史可有效用于MSM HIV阳性病例的HIV-1新发感染的估判,免疫印迹带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可作为估判新发感染的辅助指标。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传播疾病,病毒性 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免法 免疫印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