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肾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院肾脏内科患者送检标本培养阳性病原菌数据。结果:共培养出286株细菌,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占比89.51%,革兰阳性菌占比10.49%。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检出前三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非发酵阴性菌检出前二位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检出率为32.8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氨曲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83.8%和100%;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检出率为6.29%。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89%。结论:在本院肾脏内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

  • 标签:   肾脏内科 病原菌 耐药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方法:选择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应治疗病症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抗菌药物进行相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学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内科 抗菌药物 肾小球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收治的50例肾内科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研究过程中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25例/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疗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对比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上,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精细化护理对老年血液内科病房患者心理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血液内科病房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老年血液内科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心血管内科临床带教的过程中将临床路径以及思维导图教学法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在2021年2月至12月展开,选入实习护士50名作为对象,并进行1至50编号,取其中的25名,在日常临床带教的过程中进行常规教学,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对象进行带教的过程中则将临床路径以及思维导图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操作成绩以及理论成绩进行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路径 思维导图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