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超声检查的异常表现中与死胎事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杭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发生死胎的孕妇78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孕妇156例作为对照组。再根据是否存在临床高危因素将病例组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2个亚组。收集所有入选孕妇妊娠28周之后的超声检查图文报告资料,记录超声检出的异常发现,分类归纳为脐带异常、胎盘异常、羊水异常、胎儿异常及母体子宫异常5种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并计算入选变量的优势比(OR值)。结果在78例死胎孕妇中,51例存在临床高危因素(高危组),其余27例为低危组。分析结果显示,在5类超声提示的异常发现中,仅胎儿异常可作为与死胎事件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Y=-0.798+1.491X,OR=4.441,P=0.009)。针对高危组的分析结果显示,脐带异常(OR=2.805,P=0.023)、胎盘异常(OR=3.386,P=0.028)及胎儿异常(OR=8.909,P=0.002)3类超声表现均可认为是与死胎事件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Y=-1.206+2.187×胎儿异常+1.220×胎盘异常+1.031×脐带异常)。结论产前超声的多项异常发现中,仅胎儿异常可认为是与死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临床高危因素的孕妇而言,除胎儿异常以外,超声提示的脐带异常和胎盘异常也可作为与死胎相关的危险因素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死胎 妊娠晚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施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疗效及对改善妊娠结局、ER、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我院2019.6—2021.11收治的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实验组(34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参照组(34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VEGF、ER、术后妊娠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相比参照组(76.47%)要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ER(0.72±0.11)ng/mL、血清VEGF(0.81±0.13)ng/mL水平均比参照组要低(P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聚桂醇介入治疗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子宫壁厚度及月经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金华市文荣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及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和研究组(30例,甲氨蝶呤联合聚桂醇介入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瘢痕处子宫壁厚度、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7d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及治疗前后子宫壁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成功率为70.00%(21/30),研究组成功率为96.67%(29/3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680,P<0.05);治疗前,两组β-HCG及hs-CP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7、0.197,均P>0.05);治疗后,两组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t=22.803、10.233,均P<0.001),hs-CP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t=-16.357、7.854,均P<0.001),两组治疗后β-HCG及hs-CP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13、-20.306,均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9/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t=5.080、5.398、7.599,均P<0.001),但两组治疗后的瘢痕处子宫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聚桂醇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成功率,快速恢复月经,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 标签: 妊娠,异位 瘢痕 超声检查,介入性 子宫 月经周期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甲氨蝶呤 聚桂醇
  • 作者: 张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12
  • 机构: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超声  四川成都 6100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经产妇再次妊娠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分娩的高龄经产妇(即本次妊娠分娩时年龄≥35岁,且有连续2次分娩记录)为研究对象,共219例,其中正常糖耐量(NGT)组141例,GDM组78例。收集前次及本次妊娠临床资料,分析高龄经产妇GDM发病危险因素。结果219例高龄经产妇前次及本次妊娠年龄分别为(31.9±2.2)和(36.7±1.5)岁,GDM患病率35.62%(78例)。GDM组比NGT组前次及本次妊娠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前次(5.51±1.43)比(4.63±0.62)mmol/L];本次(5.26±0.63)比(4.59±0.30)mmol/L],服糖后1 h血糖[前次(11.74±2.36)比(9.50±1.82)mmol/L;本次(11.03±2.03)比(9.51±1.14)mmol/L]均更高,前次及本次妊娠期剖宫产率更高(前次34.6%比4.3%;本次52.6%比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次妊娠剖宫产史[OR值(95%CI)为10.80(4.09~28.54)]和GDM史[OR值(95%CI)为10.64(4.02~28.20)]及75 g OGTT空腹血糖≥4.86 mmol/L[OR值(95%CI)为2.70(1.27~5.70)]和服糖后1 h血糖≥8.45 mmol/L[OR值(95%CI)为1.78(1.37~2.31)]是高龄经产妇本次妊娠患GDM的危险因素。结论前次妊娠剖宫产史和GDM史可增加本次妊娠GDM发病风险,前次妊娠OGTT血糖也有预测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高龄 经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癌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癌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一例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学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超声显示左侧颈部皮下软组织层一大小为38.6 mm×14.0 mm×29.9 mm无回声区,经宽为3.8 mm破口与左侧颈内静脉相通,内见一大小为12.9 mm×6.6 mm稍高回声团。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静脉血流经破口处与无回声区相通,稍高回声团内未见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于破口处可探及双向毛刺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剂由颈内静脉经破口处流入无回声区内,无回声边缘及稍高回声团处呈造影剂充盈缺损,余处造影剂充盈良好。超声诊断:左侧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并血栓形成。最终纳入23篇文献(35例颈部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复习,男12例,女23例,左侧15例,右侧20例,颈内静脉6例,颈外静脉27例,1例仅描述颈静脉,1例为锁骨上静脉。其中34例超声表现为皮下无回声肿块,1例表现为稍高回声,35例均可显示静脉壁破口。结论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动态观察,对假性静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检查方法,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信心。

  • 标签: 颈静脉 假性静脉瘤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一例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学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超声显示左侧颈部皮下软组织层一大小为38.6 mm×14.0 mm×29.9 mm无回声区,经宽为3.8 mm破口与左侧颈内静脉相通,内见一大小为12.9 mm×6.6 mm稍高回声团。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静脉血流经破口处与无回声区相通,稍高回声团内未见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于破口处可探及双向毛刺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剂由颈内静脉经破口处流入无回声区内,无回声边缘及稍高回声团处呈造影剂充盈缺损,余处造影剂充盈良好。超声诊断:左侧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并血栓形成。最终纳入23篇文献(35例颈部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复习,男12例,女23例,左侧15例,右侧20例,颈内静脉6例,颈外静脉27例,1例仅描述颈静脉,1例为锁骨上静脉。其中34例超声表现为皮下无回声肿块,1例表现为稍高回声,35例均可显示静脉壁破口。结论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动态观察,对假性静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检查方法,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信心。

  • 标签: 颈静脉 假性静脉瘤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新生儿骨折的可行性及新生儿骨折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30例骨折患儿的住院病因、骨折诊断的超声表现。同时比较超声与X射线检查诊断骨折的情况。结果30例骨折患儿中,29例(96.7%)为产伤性骨折,1例为肋骨骨折,考虑为代谢性骨病;锁骨骨折28例(93.3%),肱骨骨折1例(3.3%),肋骨骨折1例(3.3%)。超声检查可发现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错位或成角等,恢复期可见骨痂形成。30例均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而X射线检查仅发现29例骨折(96.7%),1例锁骨骨折经X射线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骨折准确可靠,其主要超声影像学特点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形成、错位或成角等。

  • 标签: 骨折 产伤 超声检查 婴儿,新生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化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舒适化护理,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方面,实验组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舒适化护理进行干预,其效果显著。

  • 标签: 舒适化护理 晚期 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误诊、误治导致大出血、子宫切除的经验教训,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1年2月对3例CSP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3例首诊均误诊,导致3例均在人流(清宫)术中、术后出现阴道大出血。结论对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应提高警惕性,人流前应常规作B超检查,高度怀疑CSP者行彩超;早期诊断CSP行子宫前壁部分切除术及氨甲喋呤加中药保守治疗是保全子宫的好方法。

  • 标签: CSP 大出血 误诊 误治 警惕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下腔静脉超声检查,对无法确认瘤栓或者血栓的22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均取得术后病理结果。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合并血栓组27例、不合并血栓组86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及超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绘制不同参数评估血栓形成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四格表计算超声造影诊断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合并血栓组较不合并血栓组的瘤栓Mayo分级更高(P=0.011);肿瘤最大长径更小[(7.42±2.87)cm vs(9.37±2.88)cm,P=0.013];瘤栓更宽[(25.82±13.79)mm vs(19.79±10.73)mm,P=0.019];残余管腔未见血流信号者更多[(19/27,70.4%)vs(37/86,43.0%),P=0.016];肾肿瘤未见无回声坏死区者更多[(17/27,63.0%)vs(34/86,39.5%),P=0.046];瘤栓肾静脉入口处前后径更大[(26.90±8.12)mm vs (20.59±6.87)mm,P<0.001];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比例更高[(12/27,44.4%) vs (9/86,10.5%),P<0.001]。绘制肿瘤最大长径评估血栓形成的ROC曲线,得出AUC为0.668(P=0.006),最佳截断值为<6.90 cm;瘤栓宽度评估血栓形成的AUC为0.669(P=0.016),最佳截断值为>24.6 mm;瘤栓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入口处前后径评估血栓形成的AUC为0.766(P<0.001),最佳截断值为>23.6 mm。超声造影诊断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93.3%、86.3%、83.3%及87.5%。结论肿瘤越小、瘤栓越宽越容易形成血栓;超声造影可提高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诊断效能,但仅依据栓子是否增强鉴别血栓和瘤栓可能存在偏差。

  • 标签: 癌,肾细胞 腔静脉,下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循证护理以减少异位妊娠风险因素。方法:10例(2020年-2022年,均分2组),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者差异。结果:试验组的生理、心理、社会、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其呕吐、疼痛、畏寒等不良症状持续时间更短(P

  • 标签: 循证护理 异位妊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循证护理以减少异位妊娠风险因素。方法:10例(2020年-2022年,均分2组),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者差异。结果:试验组的生理、心理、社会、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其呕吐、疼痛、畏寒等不良症状持续时间更短(P

  • 标签: 循证护理 异位妊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以岗位胜任力为中心,以医务人员个体为学习主体的自学模式是推进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利举措。为了更好地支撑自学模式在超声医学科继续医学教育中具体实施,本文以超声医师继续职业发展内涵为原则,构建可验证的自学模式,从依托资源、组织架构、学习内容、验证方案及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5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职业发展 自学 可验证 超声医学
  • 简介:摘要肿瘤液体活检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核酸等肿瘤标志物对肿瘤进行实时无创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超声辅助肿瘤液体活检可以利用超声空化效应和热效应,促进肿瘤标志物入血,从而有效提高肿瘤液体活检敏感性与特异性。笔者将就超声及其相关技术在肿瘤液体活检中应用的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液体活检 肿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