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运动负荷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后梗阻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运动耐量等方面的变化,为术式的安全和有效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成年HOCM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IMSRA术前1周内和术后6个月进行半卧位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获得静息和运动达峰状态下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对比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前、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心室壁厚度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减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41、6.045、8.699、4.399、-3.165,χ2=15.567,P均<0.05);且无论在静息还是运动达峰状态下,术后患者左心室流出道(LVOT)内径增宽,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和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明显减低,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严重程度降低,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t=-6.581、6.319、6.256,χ2=23.905,t=2.379;运动达峰状态:t=-5.351、6.197、5.866,χ2=15.286,t=2.747,P均<0.05)。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增大,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比值、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7、2.237、2.376、2.861,P均<0.05)。与术前相比,常规超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和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在静息状态下无明显变化,在运动达峰状态下MAPSE甚至出现略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0,P=0.021);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反映心肌机械力学的指标中,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扭转(Twist)在静息时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8、4.010,P<0.05),在运动达峰状态下无明显变化,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CS)在静息和运动达峰时均无显著变化。结论PIMSRA手术安全有效,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LVOT-PG和二尖瓣反流、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亦明显改善,收缩功能亦无明显损害,且左心室心肌Twist减低,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 标签: 运动负荷超声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心功能 心肌机械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