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形式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采用侧副动脉分叶、嵌合或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分别修复手指的多个创面20例,均合并骨质缺损,切取分叶穿支皮瓣7例,嵌合穿支皮瓣12例,分叶-嵌合穿支皮瓣1例,共28个皮瓣和13个骨瓣,皮瓣面积为9.5 cm×4.0 cm~4.0 cm×2.0 cm,骨瓣大小为1.5 cm×0.6 cm×0.6 cm~2.5 cm×1.0 cm×0.6 cm,供区均直接闭合。术后定期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修复手指的功能及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术后27个皮瓣完全成活,无感染;1个皮瓣出现静脉危象,部分坏死。随访3个月~3.5年(平均17.5个月),皮瓣无臃肿,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患者对手指外形满意,移植骨瓣与指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感觉恢复至S4有8个皮瓣、S3有16个皮瓣、S2有4个皮瓣;手部功能评定优12例、良8例。结论特殊形式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形式多样,血供可靠,可同时进行多个创面和骨组织的修复,是一种修复手指复杂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分叶穿支皮瓣 桡侧副动脉 手指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分叶穿支皮瓣重建足跟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术前采用Mimics软件三维可视化构建d-LCFA及穿支血管,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虚拟模拟d-LCFA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分离及切取的过程,运用该方法指导临床设计、切取d-LCFA分叶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1例患者系d-LCFA分叶穿支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组合移植,在修复创面的同时,I期重建足跟外形和功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通过门诊随访其恢复效果。结果5例均成功建立d-LCFA体区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成功地指导了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切取。5例患者10叶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DIEPF远端出现跨体区回流障碍,部分坏死,II期植皮。术后随访6~12(平均8.7)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足跟外形满意,皮瓣供区线形瘢痕。结论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辅助d-LCFA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利用d-LCFA分叶穿支皮瓣在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可I期重建足跟外形,最大限度地恢复足跟的功能。

  • 标签: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分叶穿支皮瓣 足跟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5例。创面涉及小腿部17例、足踝部12例、小腿及足踝部6例;缺损面积17.0 cm×12.0 cm~33.0 cm×18.0 cm。创面经彻底清创后,设计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供区创面一期直接闭合。19例合并有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则先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创面采用VSD治疗5~7 d,伤情稳定后行皮瓣修复。皮瓣血液循环重建采用远端皮瓣的降支血管蒂串联于近端皮瓣的降支远端或降支的粗大分支血管。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缝接于创面周缘、创面内的感觉神经。术后随访皮瓣的颜色、质地、感觉、继发溃疡及患肢功能。结果本组34例组合皮瓣完全成活,1例小腿和足部损伤严重,术后皮瓣坏死,最后截肢。皮瓣供区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8个月,平均17.6个月,皮瓣的颜色、质地均正常,感觉恢复S3~S4级,恢复正常行走功能。结论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组织缺损面积大,手术安全可靠,供区损伤小,是一种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下肢 修复 组合移植 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