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江津区吴滩镇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吴滩镇有个现龙场,原来又叫现龙乡。这是一个老乡场,因地处江津、璧山、永川三地交界处,所以远近闻名。现龙场位于江津西北边缘,距江津城三十多公里。现龙场乡足远,每逢赶场天,三县交界处的百姓都来此赶场,小小乡场非常热闹。

  • 标签: 江津区 龙场 来历 交界处 聂荣臻
  • 简介:或许你去过四面山,但你或许压根儿就没听过四面山藏有飞龙的故事。大娄山在这里扬鞭甩下一条曲折连绵的山脉,四面山就在山脉边的渝川黔三地交界点上。地有“四顾皆青山,一脚踏两省”之说。古时四面山就是巴蜀名山,方志上多有记载。现在它头上又戴上一些桂冠,“巴渝十二景”“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等等,不过是一些新光环而已。

  • 标签: 四面山 森林公园 山脉
  • 简介:清朝末年著名的巴蜀才子、江津秀才钟云舫是闻名全国的楹联圣手。光绪年间,他常用诗联对江津县衙和重庆府衙进行辛辣的讽刺,官府拿他没有办法,就于光绪二十九年诬陷他"图以诗文聚众闹事",于是钟云舫被重庆府官差羁押于成都科甲巷提刑按察使待质所。

  • 标签: 钟云舫 光绪年间 清朝末年 江津县 按察使 重庆
  • 简介:田姓是清代江津县的大姓之一。田氏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迁来此地的石板河一带,以插占为业,族人不断增加,家业渐次发达。田氏子孙勤耕苦读,诗书传家,很快扬名于当地。田氏家族当年的地盘,就是今天的江津区吴滩镇平安村九队这一带。

  • 标签: 古意 湖广填四川 明末清初 江津县 田氏 江津区
  • 简介:江津素称“地当扼沪渝、控涪合之冲,接滇黔、通藏卫之隘”。奇特的地理位置、大山大水以及悠久的历史,蕴涵了江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古代节庆和民俗。千百年来,不少古老的节庆和民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民间仍有它们的传说。而近年来,一些一度消失的民俗节会开始恢复,如清明会,已成为众多家族认祖归宗的重要活动。迎春会迎春会又叫迎春节。江津人把农历立春这一天叫打春,立春的前一天就叫迎春。

  • 标签: 迎春节 这一天 药王菩萨 城厢镇 老少平安 副主任
  • 简介:鄙人嗜好读书,前年次被市里评为"十佳读书人",奖品是一张3000元的提书卡。前两天,清理书桌时我发现了这张卡,当即拿着它去了新华书店。我逛书店主要看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书籍,其它类书架我很少光顾。书店里没有多少顾客,幼儿读物类书架边,有十来个老太太在给孙子或外孙选购童话;营养保健和美容美发类书架边,有七八个穿着时髦的女顾客……经典名著类书架旁,有一个少年在翻书。

  • 标签: 经典名著 营养保健 文学作品 七八 三国演义 去取
  • 简介:1938年8月至1942年5月.陈独秀在江津度过了人生最后四年时光。他先在江津县城、施家大院等地小住。1939年5月,与妻子潘兰珍蛰居江津县乡下偏僻的鹤山坪上的杨家石墙院.在这里他“谈笑少鸿儒,往来多草根”。笔者从事江津地方党史和文史工作多年.因工作原因采访过许多当年与陈独秀交往过的农民.收集整理了许多陈独秀与江津百姓交往的故事。

  • 标签: 陈独秀 江津 交往 农民 1939年 收集整理
  • 简介:江津鹤山坪分为上中下三坪,是长江与笋溪河的分水岭,坪内原置五举沱乡(双石场)和麻柳场,有“天下第一坪”之称。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等地区后,从国民党南京监狱被释放的陈独秀只好随同大批难民到重庆近郊江津县避难。1939年5月,陈独秀和夫人搬到鹤山坪石墙院蛰居。他在这里住了3年多,常去的就是最近的双石场。

  • 标签: 陈独秀 日本帝国主义 1939年 江津县 分水岭
  • 简介:“春酒”是巴渝人家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一种宴请习俗,就是指客人到亲戚朋友家吃“拜年酒”……

  • 标签: 陈独秀 习俗 节期 春节 拜年
  • 简介:中国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有“文不言商”的通病,特别是象钟云舫这种“熟读九经”而又性格刚直的文人更犹为如此。然而,钟云舫却与富甲一方的江津巨商马冀南、马季良父子交往甚密,引为知己。在钟云舫的作品中,马氏父子的名字出现频率最高:《振振堂·诗稿》、《振振堂·联稿》、《振振堂·文稿》均收录有褒扬马氏父子的诗、联、文,这在钟云舫的作品中绝无仅有,钟、马关系可见一斑。

  • 标签: 父子 富商 知识分子 出现频率 作品
  • 简介:江津是个文化大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挺秀的山脉,滔滔的江水,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江津人喜文好墨的灵气。在江津历史上,群众楹联创作异常活跃,上至县邑中达官显贵、文武幕僚,下至山中樵夫走卒、渔翁村妇多能吟对,可谓佳作连篇,绝对叠出。江津的“四联”即天下第一长联、天下第一奇联和皇联、水联闻名遐迩,江津不愧为楹联之乡。

  • 标签: 江津 人文历史 楹联创作 文化大区 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