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一、佛图澄灭幽州四门火事自汉魏以后,北方的佛教高僧几乎均擅长方术。在十六国时期,后赵统治者大力推行佛教,高僧佛图澄深得后赵皇帝石勒、石虎的信任,他常常运用讲经、咒术、方技等方式积极弘法。正所谓'河北佛法之盛,亦起自澄(即佛图澄)和尚'2。据《高僧传》所记,石虎之子石斌为幽州(今北京)长官。有一天,佛图澄与石虎'共升中堂,澄忽惊曰:‘变.

  • 标签: 佛图澄 《金刚经》
  • 简介:安史之乱后,唐朝幽州卢龙节度使所代表的地方利益集团对房山石经等佛教事业大力支持。在这一过程中,"-:kl地的官僚、文士、僧人和民众达成协作。无论是汉人节度使还是已经胡化的节度使,都借助佛教活动来营造祥和的社会氛围,扩大和夯实统治根基。从佛教题名可以看出卢龙节度使的兼官和官衔之升迁过程。这是中央政府与幽州镇的统治关系的象征。在卢龙镇,支郡长官掌握行政、军事和监察权,又与节度使或牙兵有“裙带”关系。支州的兵马对当地权力变动影响很大。支郡官员也常常参加刻经活动,或者与牙兵一起为节度使造经。这是强化内部政治结构、凝聚幽州军事集团的重要手段。在唐后期,幽州当地优越的经济条件为精深佛学研究的延续和佛教事业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尽管唐后期的卢龙镇带有明显的胡化特征,但当地强势的佛教文化仍然影响到各阶层、各族群。汉文化因子仍然在当地宗教活动和政治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佛教事业 社会氛围 唐后期 地方利益集团 统治关系 军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