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CGN)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持续尿异常,如蛋白尿和(或)血尿;可有高血压、水肿和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其病程长,治疗困难。笔者对46例CGN患者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补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IVA)初始治疗及换药治疗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AMD)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行IVA治疗的eAMD患者38例4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9只眼,女性14例20只眼;平均年龄(66.82±8.71)岁。所有患眼均行IVA治疗。起始负荷剂量2.0 mg,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随后每月复查并评估按需治疗。49只眼中,26只眼为初始治疗(初治组),即首次发病3个月内确诊并行IVA治疗,且从发病到初诊未进行眼内药物及手术治疗;23只眼为换药治疗(换药组),其换用阿柏西普治疗前6个月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或)康柏西普治疗≥4次,期间存在持续性黄斑区视网膜层间囊样水肿和(或)视网膜下积液(SRF)、无改善的色素上皮脱离(PED)。IVA治疗前两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PED高度(PEDH)、PED体积(P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记录两组患眼BCVA、CMT、PEDH、PEDV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间的BCVA、CMT、PEDH、PEDV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初治组、换药组患眼IVA注射次数分别为(4.15±0.73)、(4.39±0.7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1,P=0.260)。初治组(F=5.345、22.995、6.764、5.425)、换药组(F=12.519、15.576、8.843、9.406)患眼治疗后1、3、6个月BCVA、CMT、PEDH、PED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换药组患眼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CMT、PEDH、P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41、0.069、0.876、3.455,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出现持续性眼压升高、眼内炎、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IVA治疗eAMD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CMT、PEDH、PEDV;初始治疗与换药治疗疗效相当。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摘要应激性心肌病是1990年日本的HikaruSato等首次报道的心肌疾病,近几年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报道也越来越多。由于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遭受严重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故称该病为应激性心肌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尚未统一,现综述结合本院病例,并参考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康柏西普治疗的累及中心凹DME患者92例135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患眼均接受起始每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次,连续3个月或5个月,其后根据患者视力和OCT检查结果进行按需治疗(PRN),即3+PRN或5+PRN治疗方案,并据此分为3+PRN组、5+PRN组,分别为84、51只眼。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2个月末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变化以及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连续变量比较行独立样本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12个月末,与基线时比较,3+PRN组、5+PRN组患眼BCVA分别提高(8.8±4.4)、(9.2±6.1)个字母,CRT分别下降(145.1±50.5)、(148.5±82.5)µm;两组患眼间BCVA提高字母数、CRT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5、0.548)。3+PRN组、5+PRN组BCVA提高>10、15个字母者分别为40 (47.6%,40/84)、21 (25.0%,21/84)只眼和27 (52.9%,27/51)、16 (31.4%,16/51)只眼;两组BCVA提高>10、15个字母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0.648,P=0.549、0.421)。PRN期间,3+PRN组、5+PRN组患眼中,视力预后不稳定者分别为22 (26.2%,22/84)、6 (11.8%,6/51)只眼;两组视力预后不稳定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7 ,P=0.045)。两组患眼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分别为(4.1±2.9)、(2.4±1.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补救激光光凝治疗次数分别为(1.9±1.0)、(1.5±0.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随访期间,3+PRN组、5+PRN组眼部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近似,分别为22.6% (19/84)、25.5% (13/51)和8.3% (7/84)、7.8% (4/51 )。结论康柏西普3+PRN和5+PRN治疗方案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DME;5+PRN治疗方案患眼仅需较少的PRN次数即可维持更稳定的疗效。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mCNV患者57例6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压、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FFA、OCT检查和眼轴长度测量。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根据不同的起始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1+PRN治疗组(A组)和3+PRN治疗组(B组),分别为27例31只眼、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 )。完成起始治疗后,再根据重复治疗标准进行按需治疗。平均随访时间30.8个月。以治疗后24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患眼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和复发率,以及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组间连续变量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比较行χ2检验;logMAR BCVA、注射次数比较行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前后CMT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24个月,A组、B组患眼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分别为(3.94±1.88)、(4.83±1.7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2,P=0.029 );完成起始治疗方案后,再治疗次数分别为(2.94±1.88)、(1.83±1.7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0,P=0.020)。CNV复发率分别为38.71%、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 ,P=0.024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12、24个月,A组、B组患眼平均BCVA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Z=5.634、5.367、5.532、6.344、6.135,P<0.05;B组:Z=5.809、5.090、5.341、5.938、8.103,P<0.05)。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66、-0.932、-0.523、-1.759,P=0.334、0.351、0.601、0.079);治疗后24个月,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5,P=0.012)。与治疗前CMT比较,治疗后1、3、6、12、24个月,A组、B组患眼平均CM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t=4.691、2.624、2.121、1.921、2.237,P<0.05;B组:t=4.947、4.554、5.290、5.567、5.314,P<0.05 );两组患眼间平均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57、0.871、0.505、0.333、0.798)。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出现眼部并发症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不同给药方式对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mCNV安全、有效,均能有效提高BCVA、降低CMT;3+PRN较1+PRN总注射次数更多,但再治疗次数和CNV复发率更低,末次随访视力更佳。

  • 标签: 近视 退行性/并发症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药物疗法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IVA)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合并RPE脱离(PE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wAMD合并PED患者27例32只眼(整体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IVA治疗。起始负荷剂量2.0 mg,每月注射1次,连续2个月,经评估按需给药。根据治疗后2个月PED最大高度(PEDH)将整体组分为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分别为20 (62.50%)、12 (37.50%)只眼。应答:PEDH较治疗前下降≥25%;部分应答:PEDH下降<25%。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OCT 2000仪对黄斑中心凹进行扫描。测量PEDH、PED面积(PEDA)、PED体积(PEDV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患眼BCVA、CMT、PEDH、PEDA、P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1、-0.488、-0.900、-1.130、-0.400 ,P=0.435、0.630、0.380、0.270、0.690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个月各组BCVA、PEDH、PEDA、PEDV、CMT变化。治疗前后BCVA及PED相关指标、CMT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整体组、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患眼BCVA、CMT、PEDH、PEDA、PEDV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整体组、应答组患眼所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BCVA=5.871、3.798 ,P=0.001、0.019;FCMT=24.526、14.109,P=0.000、0.001;FPEDH=12.569、12.091,P=0.000、0.000;FPEDA=7.534、6.286,P=0.000、0.000 ;FPEDV=5.139、4.104 ,P=0.004、0.014 );部分应答组患眼PED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EDH=3.210,P=0.054;FPEDA=1.913,P=0.183;FPEDV=3.500,P=0.051),BCVA、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CVA=3.033 ,P=0.027;FCMT=11.140,P=0.001 )。治疗后2个月,整体组PEDH下降幅度<25%、25%~<50%、50%~<75%、≥75%者分别为12 (37.50%)、8 (25.00%)、9 (28.13%)、3 (9.38%)只眼,其中PED完全消退1只眼(3.13% );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13 (40.23%)、5 (15.63% )7 (21.88%)、7 (21.88%)只眼,其中PED完全消退4只眼(12.50% )。结论阿柏西普治疗wAMD合并PED短期内可恢复其解剖学指标,提高视功能;按需治疗阶段的PED疗效与负荷剂量阶段的疗效有关。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视网膜色素上皮/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渴络欣胶囊治疗中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多中心、非盲、单臂、Ⅱa期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接受渴络欣药物治疗的中重度NPDR患者,并据此分为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及实验室检查。在原有控制糖尿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渴络欣胶囊治疗,连续24周。以治疗后24周末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基线及治疗后24周末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6 mm直径范围内黄斑视网膜体积(TMV)、视网膜血管渗漏面积、视网膜无灌注区(RNP)面积变化。组间连续变量比较行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资料比较行χ2检验。结果共计纳入NPDR患者60例60只眼,失访9例,最终纳入51例51只眼,其中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分别为37、14只眼。基线时,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患眼BCVA分别为(80.1±6.8)、(81.4±6.3)个字母;CMT分别为(249.5±32.1)、(258.9±22.2)μm;TMV分别为(8.79±1.09)、(8.95±1.31)mm3;视网膜血管渗漏面积分别为(7.69±10.63 )、(10.45±7.65)mm2;RNP面积分别为(2.48±5.74)、(10.63±20.06)mm2;伴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分别为11 (29.7%,11/37)、4 (28.6%,4/14)只眼。治疗后24周,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患眼BCVA分别提高(1.3±5.2)、(3.2±3.0)个字母;与基线时比较,重度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6,P=0.033 )。CMT分别为(252.1±45.6)、(269.8±57.2)μm;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67、-0.925,P>0.05)。TMV分别为(9.96±1.16)、(10.09±1.32)mm3;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96、-1.304,P>0.05 )。视网膜血管渗漏面积分别减小(0.19±6.90 )、(1.98±7.52)mm2;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8、0.983,P>0.05)。RNP面积分别为(3.01±6.47 )、(10.36±19.57 )mm2;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67、0.553,P>0.05 )。伴DME分别为8 (21.6%,8/37)、3 (21.4%,3/14)只眼;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9、4.571,P=0.001、0.033)。结论渴络欣胶囊可稳定或改善中重度NPDR患眼BCVA、CMT、TMV、RNP面积,降低视网膜血管渗漏面积。

  • 标签: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渴络欣胶囊 视力 视网膜血管渗漏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治疗活动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NIU-M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为NIU-ME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DEX治疗的23例患者2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15例18只眼;平均年龄46.9岁;平均病程(9.2±2.4)个月。所有患眼均行BCVA、眼压检查;同时采用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视力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患眼平均BCVA为0.281±0.191,平均眼压为(16.2±0.8)mmHg (1 mmHg=0.133 kPa ),平均CMT为(395.4±63.7)μm。23例患者中,中间葡萄膜炎8例,后部葡萄膜炎15例。曾接受静脉滴注甲强龙治疗7例,甲强龙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未接受任何治疗11例。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DEX治疗。注射后随访,重复行视力、眼压及OCT检查。随访期间对于水肿复发或疗效不佳者,根据患者自身条件考虑全身使用甲泼尼龙和玻璃体腔再次注射DEX、曲安奈德或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患眼注射前后BCVA、眼压以及CMT的变化,并行单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同时观察眼部不良反应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0.4)、(3.3±0.3)、(6.7±1.1)、(9.2±1.1)、(12.2±0.6)个月,患眼BCVA分别为0.488±0.296、0.484±0.266、0.414±0.247、0.411±0.244、0.383±0.232;CMT分别为(280.2±42.7)、(271.0±41.4)、(292.5±42.9)、(276.2±40.5)、(268.4±26.6)μm。与治疗前比较,患眼治疗后BCVA提高,CM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99、5 196.92 ,P <0.000 )。治疗后(12.2±0.6)个月,完成整个随访的23只眼中,13只眼(56.5%)进行了2次注射,3只眼(13.0%)进行了3次注射,其余7只眼(30.4%)只进行了1次注射。治疗后(1.2±0.4)个月,眼压>25 mmHg者5例6只眼,经两种降眼压滴眼液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眼压>40 mmHg者1例2只眼,经3种降眼压滴眼液治疗后眼压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DEX治疗NIU-ME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CMT。

  • 标签: 葡萄膜炎/并发症 黄斑水肿 地塞米松 迟效制剂 玻璃体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中1型黄斑新生血管(MNV)伴不同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nAMD中1型MNV伴不同类型PED患者42例4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OCT检查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OCT 2000仪进行,对黄斑中心凹进行扫描,测量其PED高度(PEDH)、PED面积(PEDA)、PED体积(PEDV)、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根据PED的OCT图像特征,将患眼分为浆液性PED (sPED)、纤维血管性PED (fPED)、出血性PED (hPED),并据此分组。42只眼中,sPED组、fPED组、hPED组分别为16 (38.1%,16/42)、14 (33.3%,14/42)、12 (28.6%,12/42)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IVC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其后经评估按需治疗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BCVA及OCT,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BCVA、PEDH、PEDA、PEDV、CFT变化,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12个月,sPED组、fPED组、hPED组患眼PEDH、PEDA、PEDV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改善程度的差值,hPED组分别为(-318.67±258.09) μm、(-6.50±6.33 )μm2、(-1.95±1.78) μm3;sPED组分别为(-119.31±224.13) μm、(-0.86±5.00) μm2、(-0.56±1.64) μm3;fPED组分别为(-53.93±92.51 ) μm、(-0.76±2.54) μm2、(-0.19±0.46)μm3。hPED组患眼改善程度显著大于sPED组、fP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6.029、5.494,P<0.05 )。与治疗前BCVA、CFT比较,治疗后12个月,fPED组、hP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D组无显著改善(P>0.05)。3组患眼BCVA与治疗前变化幅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7、0.741、0.848,P>0.05 )。结论康柏西普能有效改善或稳定nAMD中1型MNV伴sPED、fPED、hPED患眼的视功能及解剖学形态,其中对hPED的解剖学疗效更好。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视网膜脱离 血管生成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