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腓骨肌萎缩病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变异位点验证。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变异位点氨基酸进化保守和变异可能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分析变异位点的性质。结果先证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脱髓鞘及轴索性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和母亲 MFN2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c.1066A>G(p.Thr356Ala)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姐姐和父亲未检测到该变异。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该变异为致病,变异区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MFN2基因c.1066A>G(p.Thr356Ala)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变异(PS1+PM2+PP3+PP4)。结论MFN2基因c.1066A>G(p.T356A)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腓骨肌萎缩病2A型 MFN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错义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染色异常女性患儿的核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G显带进行染色核型分析,必要时用C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进行验证。结果71例患儿中,共发现X染色数目异常29例,占异常核型的40.8%;X染色结构异常10例,占异常核型的14.1%;嵌合体30例,占异常核型的42.3%;X-染色易位2例,占异常核型的2.8%。结论X染色异常是导致女性身材矮小、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对此类患儿应进行染色核型分析以明确病因,及早进行相应的临床干预。同时应开展相关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以减少缺陷患儿的出生率。

  • 标签: X染色体 性发育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儿童多动症患儿进行细胞以及分子遗传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方法常规进行外周血细胞培养制片及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常规提取外周血DN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检测。结果患儿具有典型的面部畸形,包括耳位低、耳廓卷曲、眉弓高突、鼻孔凹口、人中短平、上唇薄等。SNP-arry检测显示患儿染色2q37区存在4.883 Mb的缺失,综合各项检测结果,患儿染色核型最终被确定为45,XY,der(2;21)(2pter→2q37.3∷21p13→21p10∷20p10→20pter),der(20)(21qter→21q10∷20q10→20qter)。结论报道了1例涉及3条染色的易位点发生在随的2q37缺失综合征,综合运用各种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技术对复杂结构染色异常的诊断十分重要。

  • 标签: 染色体易位 荧光原位杂交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2q37缺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