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痣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的10例蛋白痣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0例蛋白痣均为儿童期发病,平均发病年龄6.5岁。7例皮损位于躯干,其中4例位于背部;2例位于四肢,1例躯干、四肢泛发。皮损在局部排列成线状、带状或簇集状,质地柔软至坚硬不等,颜色呈肤色、淡红色和黄色。组织病理检查:10例均表现为真皮内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其间可见程度不等的蛋白沉积,沉积的位置和程度不一,6例在沉积区见胶原纤维增粗、红染,其余4例表现为胶原稀疏、减少;2例出现基底层灶状液化变性,3例出现真皮内不等量成熟脂肪组织等。结论蛋白痣的病理主要表现为真皮内程度不等的蛋白沉积于杂乱的胶原束间,可与一些其他疾病类似,容易误诊,临床和病理紧密联系可确诊。

  • 标签: 肿瘤,结缔组织 病理过程 皮肤表现 诊断 黏蛋白痣 黏蛋白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遗传抑制因子PcG家族成员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1/2(EZH1/EZH2)、胚胎外胚层发育蛋白(EED)及胚胎干细胞抑制蛋白(SUZ12)在常见皮肤T细胞淋巴瘤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CTCL/LPD)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2—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的93例CTCL/LPD及8例扁平苔藓皮损石蜡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ZH2、EED、SUZ12及EZH1蛋白表达。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93例中包括44例蕈样肉芽肿(MF)、17例NK/T细胞淋巴瘤(NK/TCL)及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like LPD)及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各8例。93例CTCL/LPD中83例(89.2%)EZH2、81例(87.1%)EED、78例(83.9%)SUZ12、37例(39.8%)EZH1阳性;8例扁平苔藓中1例EZH2、8例EZH1阳性,EED、SUZ12全阴性。CTCL/LPD与扁平苔藓4种蛋白的表达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1.75、39.74、39.36及32.83,均P < 0.001),且MF、NK/TCL、PC-ALCL、LyP、HV-like LPD及SPTCL与扁平苔藓的表达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α = 0.008 3,均P < 0.001)。同时,EZH2与EZH1的表达评分在MF、NK/TCL、PC-ALCL、LyP、HV-like LPD及SPTCL中均呈负相关(rs分别为-0.60、-0.68、-0.89、-0.74、-0.93、-0.80,均P < 0.05)。结论PcG家族成员EZH2、EED、SUZ12及EZH1在CTCL/LPD中表达异常。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皮肤 EZH2 蕈样肉芽肿 NK/T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样丘疹病 EED SUZ12 EZ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