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更趋向智能化、先进化,对于建设的效率及安全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技术在桥梁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短工期内全面施工,进一步降低施工操作难度与复杂度,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本文结合实例对此施工技术工艺、施工安全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人工挖孔桩 护壁 安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结直肠憩室病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但其并发症如憩室炎、憩室出血甚至憩室穿孔对患者危害极大。本研究旨在分析结直肠憩室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为临床诊治憩室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CT、肠镜、消化道造影或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憩室病5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排除伴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性药物者、伴有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治疗方案以及转归。结肠憩室炎分级参照世界急诊外科学学会(WSES)制定的标准分为5级,0级为单纯性憩室炎;1~4级为复杂性憩室炎。结果554例结直肠憩室病患者中,男性358例(64.6%),中位年龄63岁。191例(34.5%)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113例(20.4%)慢性便秘和腹胀,78例(14.1%)为慢性腹泻和腹痛。有406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465例经CT检查发现,25例经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3例为术中发现。其中多发憩室339例(61.2%),单发憩室215例(38.8%)。病变位于结肠424例(76.5%),其中升结肠者205例(37.0%);结直肠多部位118例(21.3%),直肠12例(2.2%)。憩室直径中位数7 mm,其中≥30 mm者78例(14.1%)。49例(8.8%)表现为急性憩室炎,其中13例为单纯性,36例为复杂性。36例复杂性憩室炎中,男性29例(80.6%),发病前反复发作腹痛伴发热27例(75.0%);9例并发乙状结肠穿孔,8例并发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憩室膀胱瘘,均予以手术治疗;另有19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其中男性18例,病变位于升结肠者11例;13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内镜下止血,2例手术。结论结直肠憩室病以男性多见,CT和结肠镜为主要诊断方法。复杂结肠憩室炎的症状与憩室位置有关,除采取对症措施外,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憩室病,结肠直肠 结肠镜 断层扫描术,电子计算机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在大跨度悬索桥的施工中,落梁法成桥在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这种施工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施工中运用的施工机具较少,施工时间周期较短,并且性价比较高,因此,近年来,在大跨度悬索桥施工中深受建筑企业的青睐,本文针对落梁成桥施工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施工安全性和可行性上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大跨度悬索桥 落梁成桥法 施工 要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手术指征、清扫区域和处理原则,东西方国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回溯单中心LLND策略的30年变迁和分析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旨在为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合理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990—2019年30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加LLND的2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每10年为一个阶段,将患者分为3个组,其中1990—1999年组89例,2000—2009年组92例,2010—2019年组108例。观察指标:(1)患者基线资料;(2)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LLND情况;(4)术后生存情况以及侧方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结果289例LLND手术患者占同期4 542例直肠癌患者的6.3%,3个时间段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除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溃疡型肿瘤以及新辅助放化疗者的比例逐年代增加;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手术占比和单侧LLND比率逐年代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逐年代降低。289例患者共完成483次侧方清扫,其中单侧清扫组95例,双侧清扫组194例;侧方淋巴结转移率24.6%(71/289)。3组LLND同期占比逐年代降低[9.9%(89/898)比8.0%(92/1 154)比4.3%(108/2 490),χ2=40.159,P<0.001]。髂内及闭区域淋巴结中位清扫数目逐年代增加(2比3比3,P<0.001),但髂总及髂外区域淋巴结中位清扫数目则明显减少(4比3比2,P=0.014)。71例(24.6%)患者侧方淋巴结阳性,2010—2019年组侧方淋巴结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个年代组[37.0%(40/108)比16.9%(15/89)和17.4%(16/92),P=0.001]。侧方淋巴结阳性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显著劣于阴性患者(均P<0.001)。在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单纯髂内动脉淋巴结转移单纯闭动脉淋巴结转移和髂外或髂总动脉淋巴结转移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0.9%、27.2%和0(P=0.028),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8.3%、16.0%和0(P=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髂外或髂总区域转移是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总体生存(HR=1.649,95% CI:1.087~2.501)和无瘤生存(HR=1.714,95% CI:1.173~2.504)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不同年代组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OS和D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近10年直肠癌LLND比例较前显著下降,但由于通过术前影像检查富集于可疑侧方淋巴结转移病例,侧方淋巴结清扫阳性率却显著升高,总体预后亦未受影响。髂内动脉和闭动脉淋巴结可视为区域淋巴结,经LLND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对可疑髂外动脉或髂总动脉淋巴结转移者,LLND的意义有待商榷。

  • 标签: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侧方淋巴结转移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