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在良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行腹腔手术的脾脏良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PS组和腹腔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splenectomy, LTS)组。结果4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LPS组21例,LTS组25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术后第1天及1个月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及第5天血小板计数、术后并发症(出血、发热、窝积液、胰瘘、静脉血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PS组术后第5天白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均低于L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2.146,-2.089,χ2 =4.293,均P<0.05)。结论LPS能为脾脏良性实体肿瘤患者获益,符合精准外科发展理念。

  • 标签: 脾脏肿瘤 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8—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胆总管结石行腹腔胆总管探查术+T形管引流或Ⅰ期缝合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Ⅰ期缝合者68例,置T形管引流者6例。行Ⅰ期缝合者的手术时间(88.1±29.9)min、术后住院时间(3.9±1.5)d、住院费用(29 578±1 072)元,短于T形管引流者的手术时间(144.2±30.7)min、术后住院时间(7.2±3.8)d及低于其住院费用(37 468±2 844)元(均P<0.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胆管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优于T形管引流,但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适应指征,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Ⅰ期缝合 T形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阻断在腹腔肝右前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行腹腔肝右前叶切除5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龄40~60岁。54例患者中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24例纳入交替阻断组,Pringle阻断30例纳入Pringle阻断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Pringle阻断组术中出血量(534±42)ml、术中输血量(2.88±0.54)U,均高于交替阻断组(374±21)ml、(1.86±0.29)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ingle阻断组手术时间少于交替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2例发生CO2气体栓塞,交替阻断组2例中转开放。交替阻断组术后肝功能指标(除白蛋白)优于Pringle阻断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Pringle阻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替阻断组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25.0%),Pringle阻断组8例(26.7%),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肝右前叶切除术中,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肝功能损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对手术操作技巧要求更高,可逐步推广。

  • 标签: 肝切除术 腹腔镜 血流阻断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肝血管瘤剥离术的手术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改进的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极假包膜。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腹腔肝血管瘤剥离术。手术时间(90.3±32.3)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肝门阻断时间(12.5±35.4)min。术后第1天引流量10~150 ml,逐渐减少第3天<30 ml予以拔除。平均住院时间(5.5±2.7)d。血清ALT、AST、总胆红素和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1天和第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1,-4.182, -2.235, 9.722, P<0.05),而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7,-1.392,1.000,-2.531,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其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极假包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肝门阻断时间短、正常肝组织保留多、对肝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 标签: 血管瘤,肝 腹腔镜 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