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每一届国展的评选,都成为书坛瞩望和舆论关注评论的焦点与中心。它蕴含并反映出当代书法的创作理想、文化生态、当下境遇、走向及审美嬗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当代书法的裂变,创作共识破裂。当代书法如何走成为一个沉重又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对于十一届国展作品,即便评委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较大乃至完全相反的评价。有的评委认为作品平庸、

  • 标签: 帖学 当代书法 创作理想 碑学 二王 行草书
  • 简介:在中国近代书法理论的发展进程中,清代碑学已全面凸现出书法的近代意义,这不仅表现在理论的体系化建构方面,也表现在书法理论的人本主义倾向方面——碑学全面挣脱了古典书法儒道释的文化羁绊,而以张扬天才、人性为主导倾向,树立起近代意义的艺术精神基准。碑学产生的契机,源于十九世纪末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的整体文化背景,由此,从艺术精神的泛化来说,碑学的共时性意义要远远大于历时性意义,我们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将碑学视作中国书学由古典形态向近代形态转换的标志。事实上,由于至今我们对碑学的认识仍存在观念上的误区,所以我们对碑学的文化阐释尚处在一个启蒙阶段。但即使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对碑学走向近代化这样一个宏观趋向,仍是能够予以把握的。同时,这也是我们认识、理解现代书法理论发展的基本前提,失去对碑学宏观的历史把握,我们便无法在真正意义上理清现代书法理论发展的整体脉络。

  • 标签: 中国书法 书法理论 现代文化转型 清代碑学 民国时期 发展进程
  • 简介:从书史上看,清代碑学本源于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当时碑派大家大多集中于北京,后来随着海派的崛起和文化中心的南移碑学中心也随之向南方转移,并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碑学集群。如蒲华、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曾熙、康有为、沙孟海清末民初皆鬻书海上。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沈尹默帖派势力的大增,上海失去作为近代碑学大本营的中心地位,

  • 标签: 碑学 创作 隶书 情结 文化中心 清末民初
  • 简介:本文认为,齐白石绘画是最典型的文人画,他的绘画创作与他早期的农民和民间艺人身份没有直接关系.齐白石是靠毫不懈怠地读书作诗来提升他的传统文化品位的.齐白石的画风又非传统文人画的简单延续,他的审美变异使得传统文人画弱化了"逸"的成分,而强化了个性意识与笔墨张力.齐白石作为现代绘画史上将传统文人画推到极致的人物,同时也标示着传统延续的难度.

  • 标签: 齐白石 文人画 传统 困惑
  • 简介:  在当代书坛,周俊杰无疑是一个兼有理论家理性思辨与创作家感性激情的人物.作为新时期崛起的第一代书法理论家,他不仅在20世纪80年代初书法启蒙时期便致力于当代书法启蒙、价值重建,而且20世纪80年代后在整个当代书法复兴期自始至终都以理论家的睿智参与关注当代书法进程,并以其理论实践对当代书法施加影响;作为当代书坛已被定评的为数不多的代表书家之一,他的书法创作则始终与当代书法审美思潮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并以自觉的审美定向,追寻自身创作与传统、时代价值的统一.……

  • 标签: 书法创作 创造力实现 周俊杰书法
  • 简介:  '85新潮时期以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传统文人画又成为被攻击和批判的对象,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传统绘画又经受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冲击浪潮,传统文人画又面临着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挑战."李小山的一篇短文所引起的中国画问题的论战是在思想观念上对传统文人画的批判与挑战,而谷文达等新潮美术家则在实践中向文人画展开挑战,他们对文人画的批判指向非常明确:其一,狭隘的个人世俗情感的流露;其二,与之相符的玩味形式的意趣;其三,消极的文化退避意识.显然,批判的都是其文化."①……

  • 标签: 固守徘徊 徘徊新 文人画派
  • 简介:徐生翁档案徐生翁(1875-1964年),浙江绍兴人。原姓李,名徐,号生翁。中年署名李生翁,晚年署徐生翁。终身布衣。有《徐生翁书法集》行世。

  • 标签: 书法家批评 批评徐生翁 现代书法家
  • 简介:胡小石(1888-1962年),浙江绍兴人。名光炜,号清尹、夏庐,晚号沙公。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南京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教授。有《胡小石文集》行世。□胡小石在现代书法史上的地位,虽然远逊于他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但作为一代书法教育家李瑞清的一代传人,他在现代书法史上也自有其不可忽视和替代的地位。胡小石早年曾在李瑞清家任家庭教师,这段特殊经历使他得列李瑞清门墙。在一般情况下,得名家亲炙自是幸事,况且在碑风炽盛的民国书坛,能够投在享有盛誉、号称“南曾北李”的李瑞清门下执弟子礼,则更是幸中之幸。李瑞清早年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兼江宁提学使,创办手工画科,提倡艺术教育。清朝覆亡后,移居沪上以遗老身份鬻书,以《郑文公》体,大享其名。但恰恰是在李瑞清最享时誉的《郑文公》体中,暴露出他在碑学认识上的误区,而这对胡小石一生书法创作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清代碑学后期,随着碑学自身的局限和危机的加剧,碑帖兼融成为碑学发展的主潮。赵之谦、沈曾植、康有为的书法创作,都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独尊北碑的偏执,而以碑入帖,从而开启了碑学的现代转型。这个时期碑学家的创作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拘泥于对碑学独有的理解,以笔追刀,...

  • 标签: 书法家批评 批评胡 现代书法家
  • 简介:沙孟海档案沙孟海(1900-1992),名文若,以字行。别署不荒、沙村、兰沙等。浙江鄞县人。现代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沙孟海作为当代书法重镇,他几乎亲历了清末民初以来书法的所有重大事件,并成为现代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早在20世纪30年代,沙孟海29岁时即以《近三百年的书学》驰誉书坛,后师承碑学大师吴昌硕,奠定了他一生习碑的基调。作为学者型书家,沙孟海的卓越之处在于,他对书史具有迥出时流的睿识,同时,也具有开放性的视野和胸襟。这从《近三百年的书学》中可以明白看出。沙氏在撰写《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时,清代碑学的余绪还在笼罩书坛,书坛大家几乎全为碑派人物,而乃师吴昌硕更为碑学重镇。但沙孟海并不以碑派自囿,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他对碑帖都有中肯的评价,而不是以碑派立场,扬碑抑帖,强分轩轾。这种史家的眼光和胸襟,反映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便使他能够超越碑学的限阈和碑帖的隔阂,而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由于得列吴氏门墙,受其亲炙,沙孟海早期书法创作带有明显的吴派影子,体势中宫紧缩,斜画紧结,饶具北碑旨趣。吴昌硕作为民国书坛碑学重镇,其书法成就主要表现在石鼓文方面。此外,大写意绘画、篆刻也可称之为一代教化主。他以金石...

  • 标签:
  • 简介:沈尹默档案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曾留学日本,任《新青年》编委,北京大学、中法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晚年主持上海新书法篆刻研究会,致力书法教育,有《沈尹默丛稿》、《沈尹默书法集》行世。□

  • 标签: 书法家批评 批评沈尹默 现代书法家
  • 简介:朱复戡档案朱复戡(1900-1989),名义方,字伯行,号静龛,前后用名多达几十个,40岁后,更名朱起,号复戡,以号行,上海上。近代著名艺术家。先后定居山东泰安、上海,故自谓“海岳双栖”。

  • 标签: 墨法 草法
  • 简介:赵冷月档案赵冷月,1915年生于浙江嘉兴。1945年赴上海以从事书艺为生,曾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在上海朵云轩、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出版有《赵冷月八旬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赵冷月卷》等。

  • 标签: 书家批评 批评赵冷月 现代书家
  • 简介:萧娴(1902-1997),名娴,字稚秋,号蜕阁,叉号暂得居士,曾为“南社小友”,贵州贵阳人,现当代著名书法家。精书、精诗词,善篆刻。其书法师从康有为,有铁马秋风之气概。

  • 标签: 书法家批评 批评萧娴 现代书法家
  • 简介:在现代书法史上,林散之是被世所公认的草书大师。但他经历70多年的磨砺隐忍,在耄耋之年才名震当世,为世人所知,这在整个书法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林散之或可称为真正的野中遗

  • 标签: 书法家批评 批评林散之 现代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