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干细胞研究的热度上升与克隆羊"多利"直接相关."多利"诞生后在伦理道德上引起争议,各国政府纷纷表态禁止克隆人.为此,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相继转移了科研方向,大多开始了干细胞工程对器官移植和疾病治疗价值的探索.

  • 标签: 话说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7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44例确诊并行allo-HSCT的高危M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总有效率、复发率、非复发相关死亡(NRM)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等;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移植后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44例患者移植后有38例可评估疗效。中位随访时间111个月(0~216个月),其中22例生存,22例死亡,21例复发。移植前完全缓解(CR)率29.5%(13/44),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45.5%(20/44),部分缓解(PR)率22.7%(10/44),疾病稳定(SD)率2.3%(1/44);移植后CR率71.1%(27/38),VGPR率13.2%(5/38),PR率13.2%(5/38),疾病进展(PD)率2.6%(1/38)。5年OS率、PFS率分别为51.8%、47.8%,10年OS率、PFS率分别为51.3%、43.1%。5、10年累积疾病复发率分别为38.6%、45.4%,5年累积NRM率为25.0%。急性GVHD发生率为38.6%(17/44),其中3~4级急性GVHD发生率为6.8%(3/44);慢性GVHD发生率为27.3%(12/44)。移植前使用硼替佐米(HR=3.461,95% CI 1.211~9.880,P=0.020)和移植后感染(HR=0.283,95% CI 0.098~0.819,P=0.020)是移植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llo-HSCT能够克服MM高危因素,是高危MM患者值得尝试的治疗手段。移植前使用硼替佐米和移植后感染可能是高危MM患者移植后OS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高危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 简介:摘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新能源以及智能化制造等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逐渐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我国在近些年也提出了有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理念,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体现出了以上领域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因为有着优异的磁性能而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在永磁市场内占据着极高比例。不过,一般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耐温性差,高温状态下磁损严重,这就限制了这类磁体材料在机电工业、精密仪器和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为了改善其耐热性能、减小高温下的磁损,烧结钕铁硼制造业采用的方法是大幅提高其矫顽力。并通过晶界扩散技术来降低重稀土Dy和Tb的使用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目前晶界扩散工艺中的各项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要点以及未来晶界扩散发展形式。

  • 标签: 钕铁硼永磁晶界技术 理论发展 相关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眼动脉灌注化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C)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长期的保眼率、生存率及影响保眼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9年4月至2016年4月介入血管瘤科收治行IAC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情况、患者保眼率及生存率进行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保眼率生存曲线与生存曲线,对性别、国际眼内RB肿瘤的分级、年龄、术前的治疗史等因素与保眼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RB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20例患儿纳入研究。307例(374只患眼)存活患儿IAC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1~130个月),经眼动脉灌注化疗共1 299次(平均3.47次)。存活患儿自最后一次IAC治疗日开始,RB患儿最短保眼时间1个月,最长保眼时130个月,术后284只患眼瘤体稳定眼球未摘除,总体保眼率为75.9%;根据IIRC分期,A期(n=1)、B期(n=23)、C期(n=25)、D期(n=258)、E期(n=67)RB患者随访时间内保眼率分别为100%、95.7%、100%、80.6%、41.8%。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与RB患儿保眼率有统计学关联。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IRC分期(RR72.7)是RB患者保眼率的影响因素。随访期间共13例因疾病进展而死亡,生存率96.0%。结论IAC治疗RB可以显著提高保眼率,长期疗效肯定。肿瘤分期是影响其保眼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经眼动脉灌注化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 生存率 保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房水及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组信息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两例经保眼治疗失败行眼球摘除的患儿,对其房水的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以及肿瘤组织的基因组DNA(genomics DNA,gDNA)采用超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ultra low flux whole genome sequencing,ulf-wgs)和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ichorCNA软件,分析体细胞染色体拷贝数变异(somatic chromosomal copy-number alterations,SCNA)和肿瘤比例(tumor fraction,TF)情况。结果实验获得两例病例质量良好的肿瘤组织gDNA、房水样本cfDNA。分析显示4例样本的肿瘤分数均大于10%,可灵敏反映样本的SCNA情况。两例病例的房水样本中,最常见的拷贝数增加区域包括1q、6p和13q,最常见的拷贝缺失区域包括6q和8p。病例1患者房水和肿瘤样本的SCNA区域高度一致,均出现1q、6p以及13号和18号染色体的扩增,6q及8p的拷贝数缺失。病例2患儿的房水在1p、6q、8p和13q区域都显示SCNA变异。结论房水活检及经济的ulf-wgs有望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疗效评估和预后的新标准。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房水 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据临床症状和颞下颌关节MRI诊断为ADD的111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78例,年龄(31.0±10.9)岁(18~60岁)。根据有无偏侧咀嚼将患者分为无偏侧咀嚼组(40例)和偏侧咀嚼组(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杂音和张口受限及ADD类型。根据偏侧咀嚼的侧别,将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分为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观察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关节杂音以及ADD的分类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偏侧咀嚼与临床症状和移位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偏侧咀嚼和偏侧咀嚼两组患者中,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疼痛的比例[89%(63/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70%(28/40)](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同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侧(P<0.05)。MRI检查显示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双侧ADD的比例[58%(41/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37%(15/40)](P<0.05)。偏侧咀嚼患者同侧和对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ADDwR)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偏侧咀嚼患者左右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ADDwR和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同侧出现ADDwoR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P<0.05)。偏侧咀嚼与ADD患者的疼痛症状(OR=3.375)和关节盘移位的侧别(OR=2.278)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偏侧咀嚼ADD与无偏侧咀嚼ADD患者的移位类型与临床表现不同,前者出现疼痛和双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偏侧咀嚼ADD患者的同侧颞下颌关节发生疼痛、关节杂音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偏侧咀嚼与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疼痛症状、关节盘前移位侧别相关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盘 可复性盘前移位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偏侧咀嚼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