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实验课程的设计到授课内容及方法的选择,师资的培养等方面来提出改革的意见,指出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通过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材料实验,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改革 《建筑材料》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许多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包含了比例不少的实践内容,此部分内容是《建筑材料》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材料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通往工程实践的一个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各大高校一直都很重视理论教学,而实验课程却处在一个长期被忽视,被省略的尴尬境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缺乏合理的课程大纲,师资队伍较为薄弱,实验设备老旧,实验场所缺少,高校资金短缺等。特别是在民办高校,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在这种大环境下造成《建筑材料》的实验课程设置流于形式,仅限于课程大纲,而没有落到实处。这样使得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比较差,对于自身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不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不足,在未来求职和就业中都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乃至岗位的需要。如何对这种现状进行改变,培养出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在我校,也是在许多高校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的办法 2.1、改革课程的设置 目前我校《建筑材料》的实验部分主要有七个实验,所分配的时间比较少,大概占到建筑材料总课程成绩的 1/10左右,实验课程成绩也不进行单独的学分配置,所占比例比较少,这就是导致了师生不重视实验课程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实验课程的设计问题,我们应该作出调整。把《建筑材料》的实验进行单独的确立,赋予他们一定的学分,并且单独的核算成绩,这样通过学分的突出性和重要性来提高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方面他们能够进行更好的实验,避免由于时间的问题而给学生带来压力。 2.2、改变实验课程的授课办法 对于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来说,一般是以教授的讲授实验内容和步骤为主,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的指导和教材的描述来完成实验,并且记录数据填写报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够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然而实际操作中,都需要根据实际的状况来进行调整,而不是长期的被动接受,不进行思考,所以这样不能够适应在工作岗位上的需求。例如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一般情况下我们为了要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老师会自己县计算出相应的配比。然而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这种称量数据是如何进行计算的,不能够清楚的认知到数据中存在的比例关系。所以老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应该先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之间的关系,到了实验室全靠自己动手,然后得出结论。这样才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