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眼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中央孔型pIOL植入术,且完成术后5年随访的患者资料共50例(95只眼),其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29.27±7.81)岁。随访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轴长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及并发症至术后5年,计算术后1个月和5年的安全性指数(术后矫正视力/术前矫正视力)和有效性指数(术后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采用配对t检验、重复度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5年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16±3.04)、(-0.19±0.55)、(-1.14±0.84)D。术后1个月及5年的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24±0.27和1.13±0.27,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4±0.25和0.87±0.26。术后1个月时,76只眼(80.00%)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期矫正度数±0.50 D及以内,92只眼(96.84%)在±1.00 D及以内。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07,P=0.175)。术后5年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3.87%(t=27.411,P<0.001),拱高平均下降106.32 μm(t=6.596,P<0.001)。结论植入中央孔型pIOL用于矫正中高度近视眼具有较好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中央孔的存在可维持眼压的长期稳定,对避免前囊膜下混浊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不断上升,近视眼低龄化趋势不断扩大,已经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使我国的近视眼防控工作尽早取得实质性效果,本文在阐述规范化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意义的基础上,将近视高危学生作为降低近视眼患病率的主体,提出规范化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的要点和临床实践意见,希望为眼科临床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24-726)

  • 标签: 屈光,眼 视力测定法 近视 记录 儿童